铁线莲吧 关注:94,438贴子:1,126,366
  • 12回复贴,共1

分享一些种植铁线莲的经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月季坑跳到小铁坑有4个年头了,陆陆续续买了快30棵小铁,前2年的小铁基本都挂了,很多没熬过第一年就挂了,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总结经验。本人也是理科毕业,一向喜欢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苗挂了不要紧,但你要分析苗挂了的原因,是介质问题,还是病害问题,或是管理问题,只有总结出经验,你才能规避下次同样问题的重现。不要去鄙视挂了苗的人,哪一个将军不是踏着累累尸骨成就出来的。没挂过一批苗的大神称号多少含有水分。我不是大神,我顶多是个小学毕业生,我还在继续学习实践中。
下面我就各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欢迎各位花友也各抒己见,争取把它整成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帖子。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9 08:04回复
    先说说扦插吧,这个有很多教程,基本都是撞墙2.0法,这个扦插法可以拓展到很多植物的扦插。首先选择枝条,太嫩的不要,所谓嫩就是枝条纤维组织少,硬度不够,扦插容易脱水萎缩,不易长根。除此外的枝条都可以扦插,当然以当年半木质化的枝条为优,这种枝条活性高,愈合组织生长快,老枝也可以扦插,成活率要低点。因为老枝大部分没有叶子,扦插后没有叶子吸水蒸发形成循环,枝条很容易腐烂,枝条最好选择芽点突出的,很多芽点不明显的,即使长根了,但是不发芽,也是白搭,就像不孕不育患者一样。选好枝条下面很简单,芽点上方1cm内剪一刀,芽点下方5-6cm剪一刀,然后插入4-6mm蛭石中,蛭石放置在托盘中,托盘内缺水加水即可,长根时间不定,有的一个月就可上盆,有的2个月根系还很弱,不同品种出根情况都不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09 09:47
    收起回复
      对于扦插枝条我剪5-6cm长度,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刚入坑时看到很多扦插技术贴都是留10cm长度,对此数据我不认同,以5cm长度来分析,根系是从底下剪口长出的,新根长度在5-7cm左右,总长度达到10-12cm,而我们通常使用的盆是P9盆,高度在12.5-13cm之间,移栽时要求芽点比盆面埋低2cm左右,方便以后把芽点盖在土内。按这样推算,枝条长度5cm正合适。当枝条达到10cm,底下根系生长空间不足,上面芽点露出盆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09 10:23
      收起回复
        为什么芽点要埋深2cm,个人分析是这样的:冬天除外,我们不需要把芽点埋起来也能正常养活,但是到了冬季休眠时根系休眠不吸水了,枝叶还在继续蒸发消耗水分,通常从顶端开始枯萎,逐渐向根部发展,第一节如果裸露在介质外,很容易也枯萎,一个没有芽点的小铁就可以宣布挂了。埋在土内的芽点,因为有湿润的水汽养护它,一般不会枯萎。更重要一点,从土内生长出来的芽点会比地面的粗壮很多。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9 10:40
        收起回复
          至于介质,推荐还是泥碳为主,泥碳是植物经过几百年沉积腐烂的产物,剩下的基本就是植物纤维了,椰糠同样也是纤维组织,但是有些劣质椰糠没有经过彻底的分解处理,使用过程中会分解发霉,容易引起根系病害,例如白绢病。所以椰糠建议选用品牌大厂的粗椰糠。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2-09 14:50
          收起回复
            关于配比,几年间我用过很多介质,最开始是使用腐殖土,从那种人都不去的灌木丛生的林子里去挖了很多腐殖土,很多腐烂的树叶沤成的表层土,纯腐殖土养了一年,冬天换土时根系不是很好,表现在根系不多,虽然很粗壮,长势也不是很好,第二年改用营养土加园土,同样容易密实,和腐殖土差不多根系同样不是很满意,只有一盆水晶喷泉使用纯营养土种的,3加盆爆盆,去年我用的是泥碳加营养土,每盆根系都不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2-09 16:51
            收起回复
              关于盆栽铁线莲的介质配比,我觉得主要考虑疏松透气和保水,越疏松透气,根系生长越好,太保水了,在长势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很容易沤根,不保水,干的太快,又很容易脱水,泥碳比较保水,通常加珍珠岩调节保水,很多大神都有各自的配比,南方朋友建议稍加大珍珠岩的用量,因为南方雨水较多,我的配比基本上是泥碳:珍珠岩:营养土=2:1:1,小苗上P9盆到1加仑盆用10-30规格的泥碳比较合适,3加仑以上大盆建议用20-50规格泥碳,小苗根系较弱,宜用细纤维泥碳,细泥碳浇水容易密实,盆大了就不透气,且易保水,故小苗宜用小盆,透气加上干湿循环快。粗纤维泥碳透气性好,浇水不易密实,适合大盆大苗使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6-02-09 18:36
              收起回复
                关于施肥浇水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薄肥勤施,铁是肉质根,没有什么纤维组织,不耐肥,肥浓度一高就容易脱水,就像萝卜放盐水了,盐水浓度一高就容易脱水发皱,小铁施肥要浓度低些,频率高些,因为小铁介质内没有什么营养,泥碳椰糠只是作为一个根系的载体,本身不含什么营养,平时控释肥释放的养分容易被浇水冲走,根系吸收有限,靠平时浇水溶肥才能吸收到养分。因此开春以后要勤施肥,春天才能枝壮叶茂花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02-09 19:55
                收起回复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是很多花木的浇水准则。所以浇水要区别对待,不要统一浇水,枝叶茂盛的小铁,叶片多,蒸发快,根系吸水也快,介质很容易干,相反枝叶稀疏的小铁,蒸发量小,根系吸水少,介质长时间不干,如果长期定时统一浇水,弱苗就会长期处于水涝之中,会更容易枯萎。我有2棵壮苗就是被水浇死去,一棵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晶喷泉,冬天换了5加仑盆,并将枝条重剪了,开春长了十多个粗壮芽点,长势非常喜人,因为出去上班,交代夫人记得浇水,结果我家夫人每次给月季浇水就给小铁浇水,半个月后我回来一看,原来粗壮的芽点全部萎缩,根茎结合处已经腐烂,另一棵是魔法喷泉,为了剪枝扦插,秋天将枝条全剪了,结果又是浇水过多,母本逐渐枯萎了,所幸留下20多棵后代,提醒大家,没叶子的苗要严格控水,区别对待。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6-02-09 20:18
                  收起回复
                    春节期间亲戚多,没时间连贯写出来,写的时候也漏了很多平时想说的话题,帖子写的很没章节。理科的硬伤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2-09 21:55
                    回复
                      修剪一学,我看了不少修剪方面的资料和视频,基本上讲解的是多年大苗的基本修剪方式,对于小苗,我建议冬季都进行重剪,将盆面上面2-3个节点以上的枝条全部剪除,促使小铁从土内或土表萌发新枝,这样能长出更多比老枝更粗壮的枝条。2年内的苗你不必遵照品种修剪方式来修剪,你只需重剪就可以了,枝繁叶茂根系才会更好,这是相辅相成的,一支独秀分支会很少,这样的苗形成不了大幅面,长势也比枝条多的差很多。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6-02-09 22:37
                      收起回复
                        冬季修剪的最佳时间我认为在进入三九天就可以剪了,这时铁线莲开始进入休眠阶段,根系已经逐渐停止活动,过多的叶子会慢慢蒸发水分,消耗枝条内的水分和养分,枝叶会逐渐由顶端向下枯萎,此时修剪,能保留根系和枝条内的水分蒸发,在某些时间段温度高时,根系短暂打破休眠吸收养分,促使土表和土内少数几个芽点萌发壮芽,相比未修剪的,枝条上的许多芽点都会萌发,各芽点分享到的水分养分就少,芽点相对修剪过的会弱很多。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6-02-09 22:56
                        收起回复
                          裸根和盆栽苗的选择,大家当然选盆栽苗,盆栽苗直接上盆,不需要打散原土,有盘根的分解整理一下即可,换盆后不会僵苗,裸根苗特别是进口裸根苗,根须少,就几根主根,上盆后就发芽了,很喜人,结果过一阵就僵苗不长了,原因也简单:裸根没根须,主根又是和新介质刚接触,环境没适应,小铁主要靠根须吸收水分和养分,因为根须的吸收截面积远远大于主根,裸根都是在休眠状态下运输的,遇到温度合适就会马上萌芽抽枝,这时根系尚未适应环境,吸收功能不强,抽枝所消耗的养分大部分都是根系自身提供的,当养分供应不上时,自然就僵苗了,僵苗期是一个逐渐长根须的过程,根须长好了,苗就正常生长了。僵苗期间切忌勤施肥,根系吸收有限,施肥多了积累下来浓度过高会烧根。裸根苗我只在没有盆栽苗的情况下,追求品种才会买裸根,同等苗龄的裸根和盆栽苗,上盆后状态至少要差半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6-02-26 0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