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 面拔擊面
打太刀(上位、攻方)雙手左上段 – 仕太刀(下位、守方)雙手右上段
一、 攻方舉雙手左上段,左腳向前。守方舉雙手右上段,右腳向前。
二、 雙方同時向前三步,在正確的距離出現時,攻方邁出右腳擊面。
三、 守方左足稍退促使身體自然向後,將雙手拉至更後方,越過攻方的劍尖,邁出右足,以充份的氣勢打擊正面。此時攻方因被守方躲避攻擊,會因進擊面落空而失去正常體勢而前傾。
四、 守方壓下劍尖,斬切攻方前額,在劍尖達至攻方眉間時,邁出左足,雙手舉劍呈左上段,表示殘心。
五、 攻方回至下段,守方收回左足而雙方同時回至中段。
劍理的陳述:距離
劍道形看的不是劍技,而著重在劍理。從劍道形第一式:上段對上段,就可以揣摩攻防的意涵。在第一式中,所表現的並非上段對打的技巧(わざ),而是揣測距離(間合)的方法。
一般在教導距離的掌控時,依據中段劍尖的交錯位置,會有遠、近,以及一足一刀之距離的分別。但是一但劍尖沒有在中段交錯時,反而會容易失去距離感。所以在第一式中,會因雙方持起上段,而正確地揣摩上位攻方與下位守方間的距離。
此時上位的指導者攻方採左上段,而守方僅使用如中段舉劍般的右上段姿勢,是以守方可以以擊面姿勢,在動態間掌握正確的距離。且右上段具有接招的功能,這也是何以雙方的上段架構有所不同的原因。所以,守方必須好好思考距離和情況,即使劍尖不交錯也能抓到正確的距離。
如果守方能夠確實掌握間距,當看準時機出劍時,便能夠在最佳的位置擊中攻方的前額。當攻方攻入時,守方退半步後以送足做出最大揮面距離,其劍尖剛好斬切攻方的額前,而攻方因為體態崩潰,身體前傾。此時,守方僅僅偏離攻方已失勢的劍尖,並且產生「敵遠我近」的巧妙間距。因此,劍道形第一式在劍理上主要陳述乃距離的奧妙。
心法與意涵
至於第一式的心法,乃架構於「斷敵之命」,雙方乃各執「正義」而戰。不論這個正義是為了道德倫理,或是捍衛私產,其出發點都在保有自我與意念。在掌握間距的背後,其實是表示了對戰需具備知己知彼的基礎,是故可藉此習得「先先之先」的意涵。
守方在第一式的過程中,要先取得正確的距離,看破對方攻擊的心態(左上段時手部位於前方呈誘敵之姿),並在攻方攻入時,改變距離的情況而在一放一收間,再抓得時機立即反撲、瞬間斬切攻方,取得勝利。
在斬切後,守方會往前一步,切入攻方顏面並做出一個舉劍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所謂的「殘心」。因為敵人被斬切頭顱後,不一定會馬上絕命,可能還有呼吸並會反擊,所以守方再次升起劍尖,等於是表明了尚未放鬆、帶有畏懼、不疏忽大意的預備心。
至於這個切入顏面的動作,在第一式的形上面,僅僅壓下一點劍尖。實際上的意涵,卻是希望將攻方徹底絕命。
攻方已死,沒有殘心,在守方做斬切與表現出殘心的時候,僅僅回到下段姿勢而已。
打太刀(上位、攻方)雙手左上段 – 仕太刀(下位、守方)雙手右上段
一、 攻方舉雙手左上段,左腳向前。守方舉雙手右上段,右腳向前。
二、 雙方同時向前三步,在正確的距離出現時,攻方邁出右腳擊面。
三、 守方左足稍退促使身體自然向後,將雙手拉至更後方,越過攻方的劍尖,邁出右足,以充份的氣勢打擊正面。此時攻方因被守方躲避攻擊,會因進擊面落空而失去正常體勢而前傾。
四、 守方壓下劍尖,斬切攻方前額,在劍尖達至攻方眉間時,邁出左足,雙手舉劍呈左上段,表示殘心。
五、 攻方回至下段,守方收回左足而雙方同時回至中段。
劍理的陳述:距離
劍道形看的不是劍技,而著重在劍理。從劍道形第一式:上段對上段,就可以揣摩攻防的意涵。在第一式中,所表現的並非上段對打的技巧(わざ),而是揣測距離(間合)的方法。
一般在教導距離的掌控時,依據中段劍尖的交錯位置,會有遠、近,以及一足一刀之距離的分別。但是一但劍尖沒有在中段交錯時,反而會容易失去距離感。所以在第一式中,會因雙方持起上段,而正確地揣摩上位攻方與下位守方間的距離。
此時上位的指導者攻方採左上段,而守方僅使用如中段舉劍般的右上段姿勢,是以守方可以以擊面姿勢,在動態間掌握正確的距離。且右上段具有接招的功能,這也是何以雙方的上段架構有所不同的原因。所以,守方必須好好思考距離和情況,即使劍尖不交錯也能抓到正確的距離。
如果守方能夠確實掌握間距,當看準時機出劍時,便能夠在最佳的位置擊中攻方的前額。當攻方攻入時,守方退半步後以送足做出最大揮面距離,其劍尖剛好斬切攻方的額前,而攻方因為體態崩潰,身體前傾。此時,守方僅僅偏離攻方已失勢的劍尖,並且產生「敵遠我近」的巧妙間距。因此,劍道形第一式在劍理上主要陳述乃距離的奧妙。
心法與意涵
至於第一式的心法,乃架構於「斷敵之命」,雙方乃各執「正義」而戰。不論這個正義是為了道德倫理,或是捍衛私產,其出發點都在保有自我與意念。在掌握間距的背後,其實是表示了對戰需具備知己知彼的基礎,是故可藉此習得「先先之先」的意涵。
守方在第一式的過程中,要先取得正確的距離,看破對方攻擊的心態(左上段時手部位於前方呈誘敵之姿),並在攻方攻入時,改變距離的情況而在一放一收間,再抓得時機立即反撲、瞬間斬切攻方,取得勝利。
在斬切後,守方會往前一步,切入攻方顏面並做出一個舉劍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所謂的「殘心」。因為敵人被斬切頭顱後,不一定會馬上絕命,可能還有呼吸並會反擊,所以守方再次升起劍尖,等於是表明了尚未放鬆、帶有畏懼、不疏忽大意的預備心。
至於這個切入顏面的動作,在第一式的形上面,僅僅壓下一點劍尖。實際上的意涵,卻是希望將攻方徹底絕命。
攻方已死,沒有殘心,在守方做斬切與表現出殘心的時候,僅僅回到下段姿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