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剧佛法无边吧 关注:97贴子:7,226

【书摘】慈悲喜舍每一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王噶玛巴说:
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
工作的人,要发愿以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让工作品质提高,这就是工作里的修行和布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养成慈悲利他的人,这样养育子女本色就是一项修行;
有伴侣的人,扩大对伴侣的感情,就成为对众生的爱和慈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3 14:54回复
    菩提之爱
    把如母众生放进心中,菩提心自然遍满一切,功德也自然遍满一切。
    将我的祝福,带给这一年当中所有以任何方式与我结上缘的朋友,也带给所有在未来与我有缘的人。愿您找到持久的喜乐与真正的平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03 14:57
    收起回复
      2025-05-22 06:38:03
      广告
      1.01
      法王爱的祝福
      我希望将我的祝福,带给这一年当中所有以任何方式与我结上缘的朋友,也带给所有在未来与我有缘的人。愿您找到持久的喜乐与真正的平静。
      愿我们所有共享这个地球的人,能够和谐的一起进入这个新的一年。
      祈愿在这一年中,我们能够以关爱和敬重来对待彼此,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地球。
      ——2011.新年开示与祝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03 15:10
      回复
        1.03
        好的隐隐作痛
        人为什么会希求解脱?最主要是来自信心。
        要生起这种信心,就一定要怀念死亡,而且并非只是了知死亡就可以生起这种信心,必须要像在心中隐隐作痛一样,日日夜夜都恒时有这种隐隐作痛的感觉,怀念死亡时也要有这种的感觉,才会生起信心。
        当心中真正生起深刻的「死亡无常」的觉知时,对世间物质就不会生起欲望,也不再有希求心。
        ——第八世噶玛巴.《无死甘露妙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03 15:16
        回复
          1.04
          看见别人的功德
          学习因果,是为了「看到自己的过失,看到别人的功德。」
          若学习因果后,是看到别人哪里错,就毫无意义。「看自己过失」,不是要批评自己、自残等等,是带着悲心和积极的心,看到过失并加以改进;「看到别人的功德」,是指尊重他人。
          如果可以如此地反省自我和赞叹他人,自然就可以做到止恶行善。否则,若只是很傲慢的学着因果道理,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止恶行善的。
          ——2015.《解脱庄严宝论》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03 15:16
          回复
            1.05
            住持正法的人
            一个能够降伏自心,对治烦恼,将佛法用在心上的人,他就是弘扬佛教的人。
            佛教不是用双手去持有,也不是建立一座堡垒来保存收藏。
            真正持守佛教,就是在心上正确地进行闻、思、修三学,降伏自心,净除烦恼。做到这些的人,就是一个住持正法、住持佛教的圣者。
            ——《我愿无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03 15:17
            回复
              1.06
              谨遵医王教诲
              单单只是相信三宝,是不足以让我们脱离痛苦的。你得皈依三宝,并依教奉行。
              三宝是有加持力,能使我们脱离苦海,但是如果你不依教奉行,他们也帮不上忙。
              医生和药能治你的病,但是如果你只是相信医生却不遵照医生的指示和不肯服药,则我想你的病也不会好的。
              ——2005.四臂观音灌顶法会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3 15:17
              回复
                1.07
                「粹巴」箇中意
                真正殊胜的供养,是要让自他生起真正的喜乐。
                藏文的供养叫「粹巴」,但梵文的意思更殊胜,就是让我们心中生起「无漏的喜乐」。
                任何行持都是为了对治烦恼,供养是为了对治悭吝,你拥有很多,却只分享少部分,或拥有很好的,却供养普通的或用剩的,这都是不清净的供养。
                ——2010.第28届噶举大祈愿法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03 15:18
                回复
                  2025-05-22 06:32:03
                  广告
                  1.09
                  慈悲错不了
                  别人伤害我们时,如果我们对他们生起嗔恨或其他烦恼的话,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便犯了一个错误。
                  而且,如果我们还忘记他们也是受苦的众生,觉得他们不值得我们的慈悲的话,我们便是错上加错。
                  因为,我们总有对他们感到慈悲的理由,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觉得他们值得让我们生气或愤怒。
                  但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由我们决定以那个理由做为自己行动的基础。
                  ——2014.开示:快乐的艺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03 15:21
                  回复
                    做一盏明灯
                    快乐之因,是善心;痛苦之因,是恶心。
                    所以就算全世界都是坏人,我也要做个好人。因为在社会上精进,是不能没有勇气和坚持的。
                    不管是出家众或在家众,都要记住要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尊重、关爱和信心,不管这世界多昏暗,都要坚持做一盏明灯,这就是「善心」的意义。
                    ——2009.第26届噶举大祈愿法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3 15:22
                    回复
                      1.11
                      聪明不够用
                      现在的人是聪明多了,但其实是钝根性,因为各种疑惑、不相信的杂念愈来愈多。
                      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太喜欢在表面上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但却都没有真正深入抓到要旨。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祈请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自己精进于听闻、修持和思惟佛法,培养虔诚、恭敬的信心,当这些条件具备的时候,才能真正了悟实相空性。
                      ——2014.《知一全解》大灌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2-03 15:22
                      回复
                        1.13
                        纠禅自然
                        禅修让我们自然地接触到自己不造作的本来面目。
                        我们人生的所作所为,有太多是刻意将自己变成不是自己。
                        但禅修让我们回归自己的自然状态,回到造就我们的本质,而这可以是开展进一步功德特质的垫脚石。
                        ——2015.谷歌全球总部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03 15:24
                        回复
                          1.14
                          每天这么醒来
                          早上时,我们说要把修行带入生活,要怎么做呢?
                          早上一起来,就要意念三宝,再发起、投射出一个强烈的心念:我今天一天中,要尽力利益他人,至少不要伤害他人,那今天就会是个「吉祥日」。
                          ——2009.生活中的佛法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2-03 15:25
                          回复
                            功德满福宝
                            发心受「菩萨戒」利益很大,它的功德如果有色相,则充满虚空,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增长,这是经典清楚提到的。
                            尽一切虚空处,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烦恼,只要有烦恼的地方,就有我慈悲的对象。
                            将如母众生放进心中,菩提心自然遍满一切,功德也自然遍满一切。
                            ——2009.生活中的佛法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2-03 15:28
                            回复
                              2025-05-22 06:26:03
                              广告
                              明白老实修
                              如果你真正明白自己为何修持,就会了解你的修持与你的生命之间的关系有多深,就会了解你的修持如何帮助你活出一个好的人生。
                              你必须明白自己在做的修持及其目的,这非常重要。
                              若宗教变成只是你遵循的一项传统或习俗时,就会有看不见修持在个人层次上的利益的危险。
                              ——2013.与五百名印度佛教徒会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2-03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