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龙镜头在大画幅相机中一直有名,现在的哈苏中画幅数码相机一直就用的富士龙镜头。富士X-M1可以使用所有X系列的高品质镜头。
富士X-M1的新开发的套头是富士龙XC16-50mmF3.5-5.6 OIS,很小巧,镜头焦距等效全画幅24-7675?mm,这是平常摄影最常用焦段。这头虽然便宜,但与机身制作一样,省料不省品质。镜身虽采用塑料材质,但关键地方决不偷料。
富士龙XC16-50mmF3.5-5.6 OIS采用了与它的高级镜头同样的EBC镀膜,以及10组/ 12片的全玻璃镜头配置,包括3个非球面镜片和1 个超低色散镜片。影像品质达到了与它的高级变焦头XF18-55mmF2.8-4 R LM OIS一样的水平。它们的区别只有光圈不同、价钱不同,并无影像品质差别。
富士X-M1的对焦系统因为定位关系机身省掉了对焦像素,在X系列不是最快的,这很遗憾。但因为镜头没偷料,富士龙XC16-50mmF3.5-5.6 OIS搭载了高精度步进马达,对焦仍很果决,极少有拉风箱的现象出现。特别是它増加的面部识别功能,很智慧,快而准,对人物抓拍非常有用。拍摄时基本不用先对焦再构图,只用管构图,相机会主动识别要拍的人物合焦,这对瞬息万变的街头摄影极为有用。
我最喜欢稍晚推出的富士龙XF 23mm F1.4 R镜头,8组11片的镜片组设计,其中包含一枚非球面镜片,用料非常实在,7片圆形光圈叶片则可以表现出非常柔美的焦外;在未开启微距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为60厘米,开启微距模式后则可以达到28厘米。这头粗而大,滤镜达到62mm,老实说,安在富士X-M1上有点头重脚轻,我老怀疑这头的影像圈或许可以覆盖全画幅。
镜头大用料猛的好处是影像品质高,富士龙XF 23mm F1.4 R镜头能提供角对角的锐利影像。我用过许多定焦头,这支视角相当全画幅35mm视觉的镜头,是我使用过影像品质最好、最喜欢的镜头之一。这头不仅影像品质奇高,操控也好,它的自动转手动对焦,只用将对焦环一推一拉就完成了,方便快捷,是一个创造。以至这次长征路上的影像,有超过75%的画面是用这支镜头完成的。
四、翻转屏使“偷偷摸摸的摄影”成为优雅的观看
屏幕取景无疑是个进步,很少人意识到这也是摄影的原初状态。早期的相机,全是屏幕取景,就是今天,大画幅还是在用屏幕取景,只是这种原始的屏幕取景,暗,影像是倒的,取景艰难,得在头上罩块布。
现在的液晶屏幕,取景几乎无所不能,屏幕甚至能翻到前面取景自拍。如果说摄影是看的艺术,那今天的屏幕取景就是看的革命,特别是翻转屏,它使取景无所不能。
相机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只眼,这只眼因结构关系,135相机长期只能顶在脑门上。把相机举在额上,哪怕再小的相机,马上就有了攻击性、引人警觉、甚至反感,因为这个动作很像射击。
现代的屏幕取景无疑是个进步,屏幕取景等于是把眼珠抓在了手上,使离首观看成为可能。但固定屏幕的取景形态,是最不稳的,两手前伸,远离身体,如同跳骑马舞,仍很引人注意。而低角度,固定屏幕与眼平取景没多少差別,都得像鸵鸟一样撅着屁股,斯文尽失。对举过头顶的高角度,超过一定限度也无能为力。
只有当屏幕可以翻转的时候,高角度才可不受限制,而低角度,也不用撅着屁股。特别是正常拍摄,可以不用像跳骑马舞一样把相机推得远远的。将屏幕翻起,放在腰间,不光隐蔽,还稳定。重要的是,改变了135相机一直眼平观察的局限,不直视对方也可准确取景,既可以像狗一样看,也可以像鹰一样看。这对需要“偷偷摸摸的摄影”的街头,确实是件很爽的事。
遗憾的是相机制造有个奇怪现象,翻转屏都是用在低端相机上,仿佛装了翻转屏,相机就显得不高级。专业一点的相机,如高端单反,都是眼平取景方便,有些能屏幕取景,性能都不好。
现在翻转屏制造技术已很成熟,不给高档机装翻转屏多半是个认识误区,似乎装了就不高级,或者不经典,其实如果真想装高级,就是装了翻转屏,背在那里不动也是可以的。相机毕竟是工具,多一项能力总比少一样好。但目前要找个影像品质一流,小巧,取景又方便的相机真不容易。
富士X-M1机身背面采用92万像素3.0英寸可翻转式LCD显示屏,翻转角度上翻90度、下翻90度,如果不想翻到前面拍纪念照,严肃摄影完全够用。
富士X-M1并不因为小巧而牺牲了操控性,翻转屏的相机常常因为那块硕大的翻转屏而牺牲了操控,不知把那些按键往哪儿摆。富士X-M1按键排列整齐、简约、有条理、操控方便。菜单和转盘都是那种一看就明白的好用型,不用看说明书,上手就会用。
富士X-M1的连拍为每秒5.6张。我信奉最好的照片是抓好第一张,哪怕用单反也很少用连拍,而对开机时间和时滞有比较高的要求。富士X-M1的启动时间为0.5秒,快门时滞为0.05秒。对这些数据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