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墨舞三弄吧 关注:6贴子:1,876
  • 11回复贴,共1

将近半年没正儿八经吃早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rom 某个拖延症狂


1楼2016-01-30 12:57回复
    前后花了四百(饭卡钱私扣)去书店各种买书 漫画 画集 名著之类的 实际上这四百块我要是攒着的话就能买板子了 之前并没有这个打算 因为对板子的向往不是很强烈 就买书了 不过现在算算还是觉得有点心塞


    2楼2016-01-30 13:02
    回复
      忙如狗 最后复习的那俩周 一天十七节课狂轰滥炸 中午也做题 早上四点半自动被尿憋醒 晚上咳嗽都能把自己咳嗽醒了 发烧那天 头疼欲炸 干吞阿莫西林胶囊 谁与争锋
      重点是 昨天考试 我妈给我做了羊汤 考数学的时候【。。。】
      昨天考完 级部统一放《十月的天空》 你们都在玩手机 【摔


      3楼2016-01-30 13:08
      回复
        忽然从紧绷的校园回到了宽松的家里 猛地不适应
        语文阅读文难得是一篇不恶心人的有点儿内涵的文章 主要讲文化和生活以及目前社会上对于国学的热潮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复兴这类的(←病句) 而且里面还引用了 木心的《从前慢》的两端 回到家果然看到各种青村期的骚年骚女用此刷屏 不过这诗也确实很让人心动啊 不刷空间刷贴吧好了_(:з」∠)_



        4楼2016-01-30 13:20
        回复
          王开岭:做个有“文化”的人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知识教育不等于文化教育。
          子史经集是国学文化,但文化不拘于此,文化比文本要大得多,其真正载体是生活本身,是生活哲学、生活美学、生活习俗和生活细节。
          文化的用途,不是考试,而是生活,是陪你度过整个人生。
          木心先生有首诗,叫《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在今天看来,这些令人惊奇的细节叫“美”,叫“诗意”,但在另一个时间,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朴素至简的生活契约,就是“过日子”本身。“诗意”是后来的事,是光阴让其有了锈迹一样的诗意。作者写它,我们读它,就是温习那样一种生活,并向其中那份古老的契约致敬。
          其实,这就是文化,文化的背影。
          所谓“文化”,在我眼里,即祖祖辈辈积攒的那点家业,即光阴深处的那股静气和定力,即历经淘洗留下的那套规则和标准,即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即不知自己是谁,即没有身世和渊源,即缺少基因支持,即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较之“发展”、“前行”这些时代语汇,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那具尾巴。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有个词很贴切,叫“古稀”,越古的风物越稀少,岁月把它们遮蔽了。老建筑、老村落、老街区、老字号、线装书、繁体字,长者、古董、碑帖、祠堂、族谱、习俗……都是“老”的载体。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够老,老东西太少,超乎寻常的少。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破旧”、“反封”、“割资”,把无数的“老”扔进了火堆。如今,城乡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篡改或清空。
          慢,即舒缓、耐心、从容,即对细节的迷恋、对节奏的维系、对秩序的遵循。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忙、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木心那首诗,留恋的就是这种生活。留恋,不是折返,不是倒退,而是珍惜,是为一路走来却丢了家传、丢了贵重物而遗憾。
          在一篇文章中,我说:“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文化就是那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它意味着某种稳定和永恒的指向性。
          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知识人,还要培养文化人,培养热爱文化且用文化来生活和走路的人。
          如今“国学”盛行,不少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诵经”,甚至读了“三字经”,学生就被要求给父母洗脚。须留意的是,我们常借文化消费之名来行知识消费之实,常把文化当文本来传授、当课业来考试。尤要警惕的是,莫把“国学”当教旨,莫把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当成严苛的道德律令和训诫。要知道,在现代语境下,文化不需要“立威”,它应该是朴素、简明、温和的,而非深奥严厉、让人生畏的东西,它所有的价值观内容,都应以价值观选项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是权威,更非宗教和新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应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精神舒适性和心灵自由度,而非相反。
          对于未来世界,朋霍费尔曾预言:“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从容的闲暇,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
          这是很乐观的憧憬,但愿它不被辜负。


          5楼2016-01-30 13:23
          回复
            那诗不是早几年就被各种刷了嘛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31 21:03
            收起回复
              这篇东西对文化的定义我不太理解,文化一定是老的?而且一直以为古稀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简称难道我错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31 2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