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并且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 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深度
⑨常在于险远 。 危险偏远的地方
⑩圣益圣 。 圣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⑦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完好保存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高昂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三者的区别: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匠人斫而小之。[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意动用法: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为动用法:为宾语而行动。 华佗脉之。[有为宾语怎样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并且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 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深度
⑨常在于险远 。 危险偏远的地方
⑩圣益圣 。 圣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⑦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完好保存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高昂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三者的区别: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匠人斫而小之。[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意动用法: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为动用法:为宾语而行动。 华佗脉之。[有为宾语怎样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