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爱民
道光十四年,他任山西榆林知府的时候,榆林因头年霜早欠收,红他申请,准许借给老百姓种籽和口粮,但老百姓都不愿去领取,他感到奇怪,经过深入采访,才知道已往官府也办过这种事,名义上是照顾老百姓,实际上是坑害老百姓,贫户领不到,得领者又领不到全数,等到次午归还的时候,辽还要加码多要,“胥吏勒捐,百弊丛生”。为此,他亲自下乡,亲自发放,剀切晓谕,力娇夙弊,老百姓才“欣然领取”。
道光十五年七月,榆林、葭州冰雹为灾。这时徐广缙兼管榆林道,他接到下面报告以后,亲到灾区查看,报请上级批准,又亲自去灾区发放救济。并对玩视灾务的葭州知州予以揭参革职。道光十六年四月,他调到皖南任职,当他离开榆林的时候,看到褕林“野无饿殍”,心中感到无限安慰。
道光二十六年,他担任江宁布政使。发现淮安、海州交界处,有六塘河故道淤塞,每到秋季,淹没五、六州县,“请蠲请赈,岁不绝书”。历任长官都因为工程大,费用多,迁延不办。徐广缙认为,如果照常下去,年复一年,“上亏国帑,下重民困”,不如筹款挑浚一劳永逸,让人民受益,国家得利。他派人勘查,估计全部工程需用银两十六万两。于是禀明督抚,克口动工,并委任王萝龄主持这一工程。就在即将动工的时候,他又升调走了。三年以后,他在两广总督任上,遇到江苏去的官员,他详细询问了六塘河的治理价况,江苏官员告诉池:“自道光二十六年挑浚之后,淮海各州县连年大熟,非复昔日凋敞气象”。他听了非常高兴。
徐广缙是一个比较廉洁的官员,他在榆林当知府时,为了救济灾民,把自己的“养廉”钱都捐出来。他在广东任职数年,薪俸很高,当他知道河南受灾,便把积蓄的五万两银子捐给河南灾民。所以到处犯罪抄家的时候,抄不到什么金银财宝。晚年他回到家乡,住的是茅屋草舍,生活还常靠朋友接济,他曾作诗说:“分俸重捞张内相,赐金还靠柏中丞。祗今疲茶烦亲故,差说长风海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