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流芒吧 关注:11贴子:500
  • 6回复贴,共1

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永远的海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27 22:42回复
    密茨凯维支在上个世纪的巴黎讲述斯拉夫文学时,谈到拜伦对东欧诗人的启迪中说:“他是第一个向我们表明,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对于这句话,正如骆一禾先生所说的:这用以陈说海子诗歌与海子的关系时,也同样贴切。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28 13:25
    回复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尽,震惊文坛乃至整个中国,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个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会以这样一种可以说是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短暂的一生划上一个注定永远未解的句点,死前身上仅带着四本书和几瓣金黄的橘子,而那几瓣橘子,被后人解读为太阳神的象征——这绝非随意的猜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28 13:29
      回复
        因为这位天才的诗人曾不止一次地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对太阳的近乎情人般的爱慕与向往、对光与热的追求与渴望。他就像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悲壮的英雄夸父般,高高地竖起瑰丽与神秘的浪漫主义的旗帜,跨过一切由世俗的人事构成的山川和河流,永不回头并奋不顾身地朝着远处那轮金色的太阳跑去。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28 13:41
        回复
          所以他写道“太阳太远了,否则我要埋在那里”所以他写到“为了光明,我生出一对对漆黑的眼睛和穴居的人群”所以他写道“众人都要将火熄灭,唯独我将此火高高举起”所以他写道“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后世中有的读者将他称为“太阳神之子”,骆一禾先生亦称海子为“赤子”。他对于光与热,对于一切光明的事物执着到天真的追寻,真挚得让人感到宿命般的悲伤。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28 13:50
          回复
            他曾说: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所以他写下《太阳·七部书》,这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诗篇,这部作品更像是一个由当世思想最深刻的诗人所构筑的来源于诗歌又远远高于诗歌的、献给后人的壮丽恢弘的史诗。在这部书中,海子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中华文明之外的更为辽远的世界,其中囊括了东至太平洋沿岸,西至两河流域,北至蒙古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的广阔地区。同时他书写下悲剧,他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无可避免的毁灭和注定跨入的重生。“海子写下了《太阳·七部书》,推动他的‘元素’让他在超密态负载中挺进了这么远,贡献了七部书中含有的金子般的真如之想,诗歌的可能与可行,也有限度的现身——长久以来,它是与世界匿而不见的。”
            ——这正是海子其人其诗的重要价值和独特魅力所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01 22:07
            回复
              骆一禾先生这样评价海子:他的生涯等于亚瑟王传奇中最辉煌的取圣杯的年轻骑士,这个年轻人专为获取圣杯而骤现,惟他青春的手可拿下圣杯,圣杯在手便骤然死去,一生便告完结。
              而作为后世的读者,亦是同时仰慕着这位“物质的短暂情人”的诗人的人中的一个,在此唯愿以海子的好朋友西川先生的话作为结语——
              “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天才的海子,亲爱的海子,祝你安好。我想此刻你的灵魂定早已飞过无边无际的大地,飞过尘世的牢笼与诅咒,久久地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01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