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99,420贴子:775,346
  • 16回复贴,共1

《灵源大道歌》注解——陈撄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
一、《灵源大道歌》,虽是女眞著作,但不是专讲女丹口诀。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功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以前学人,对於本篇不大注意,埋没多年,甚为可惜。久已想用白话注解,出版流通,无奈得不着机会。今以仙学研究院需要讲义,注解方能完成。又以丹道刻经会志在流通,出版方能如愿。可知世间万事成功与否,各有时节因缘,信非偶然。
二、本篇正文的好处,在毫无隐语,从头到尾,都明明白白,阐扬眞理。不像别种丹经,满纸的龙虎铅汞、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弄得学人脑筋昏乱。本篇注解,虽没有特别优点,但是少用文言多用白话,完全顺着本文的意思,力求浅显。使麤通文理的人一看就懂,并且能依照注解的意思,再讲给好道而不识字的人听。於是乎普度的愿心,慢慢就可以实现了。
三、有人疑惑本篇中,女功为什么不讲斩赤龙,男功为什么不讲炼精化气,对於命功一层,恐怕尚不完全。但要晓得,女子炼断月经,和男子闭塞精窍,这两种功夫,有急进法与缓进法,有勉强法与自然法。他书上所说的法门,是勉强,是急进;此书上所说的法门,是自然,是缓进。勉强急进,做得好时,效验很快,做得不好,就要弄出许多毛病,反而误事;自然缓进,做得好时,同样发生效验,做得不好,至多没有效验而已,決不会做出毛病。比较起来,要算这种法门最稳妥而无流弊。所以当日曹眞人就把这篇歌诀传於后世,并非是不懂斩龙与炼精的功夫,更不是保守秘密弗肯对人说。
四、或问:本篇中三分之二,是高谈玄理,三分之一,是劝人断绝俗情。做功夫的口诀,究竟在何处呢?答曰:学道的人最难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难摆脱的就是俗情。这两件事果能做到,虽说目前尚未能专心修鍊,但已经具足修鍊的资格了。等到一天实行用功,就很容易见效。否则,纵让你把口诀念得烂熟也无用处。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眞”。功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五、本篇未尝没有缺点,但这个缺点,是各家道书千篇一律的,不是本篇所独有的。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槪不外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於哪几种条件,才能正式做鍊养功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於做功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从来不注意到此。因为中国以前社会情状,和现在大大两样。今人所感受的,古人或许梦想不到。人生今世要想修道,必须注意自己环境,并社会情状是否适宜,切勿徒知责备功夫无效。
六、本篇宣传大道,开示灵源,直指性命,专讲神气,所以不用铅汞等类代名词。汪东亭先生曾言,此歌通篇无一字及铅,所说无非眞汞一物。愚按,本篇所云神水,虽可以说是眞汞一物,但又云:“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眞气。”这个眞气,却是指铅,不是指汞。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它顚倒过来说修丹鍊道,在旁人听了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只有三元丹法,才须注重铅汞。世上道书,往往把修道和炼丹混而为一,笼统批评,贻误后学非浅。再者,汪又云:“历代女眞著作,皆是言汞不言铅,言水不言火。盖女眞身属坤体,故不便言阳火,而只说阴符也。”愚按,孙不二元君所作《女丹功夫次第诗》,有“神铅透体灵”一句明明说出铅字,又孙诗第七首标题“符火”二字,明明指阴符与阳火而言,可知汪说亦不足为定论。
七、古人学道,必须从师口授,所以各家道书皆没有初步下手的规程,今世学人每视为憾事。往岁见福州洪太庵君所著《五大健康修鍊法》,条理详明,可作为初学入门参考书之用。
皖江陈撄宁识於上海仙学院
中. 华. 民. 国二十七年戊寅中秋节


IP属地:广西1楼2016-01-27 20:40回复
    第十三句、第十四句:细细消磨渐渐衰 耗竭元和神乃去
    因为是细细消磨,所以吾人身体有亏损,尚不致於感受剧烈痛苦。因为是渐渐衰老,所以人生数十年中,每容易忽略过去,不知不觉地头髮白了,面皮皱了,不知不觉地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和,就是元始中和之气,又名为先天炁。实在讲起来,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种生气。宇宙间生气,本是无穷。但每个人身体上由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点生气,可怜太少。从小到老,几十年中,身体里面所储蓄的生气消耗已尽,我们的灵魂就要和我们的肉体告别了。形神分离,人岂能不死。
    第十五句、第十六句:只道行禅坐亦禅 圣可如斯凡不然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功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於执著,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做镜。然而这种话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万万办不到。
    第十七句、第十八句:萌芽脆嫩须含蓄 根识昏迷易变迁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苗,叫作萌芽。因为它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须要设法把它含蓄在身内,不让它常常向外面发洩,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第十九句、第二十句:蹉跎不解去荆棘 未闻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荆棘。倘若懒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荆棘斩除乾净,好的稻穀決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功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於发现。
    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九年功满火候足 应物无心神化速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功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无心心即是眞心 动静两忘为离欲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没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眞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眞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神是性兮气是命 神不外驰气自定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功夫深、程度高的人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的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字的眞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鍊家初等功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定得下。
    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本来二物更谁亲 失却将何为本柄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於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IP属地:广西5楼2016-01-27 20:44
    回复
      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混合为一复忘一 可与元化同出没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著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出是显露,没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透金贯石不为难 坐脱立亡犹倏忽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仙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别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倏忽,是顷刻之间。坐脱立亡,是坐着或者是立着的时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致於被肉体所拘束。
      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毕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於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浑然,由浑然而致於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莫将闭息为眞务 数息按图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功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著,对於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比来放下外尘劳 内有萦心两何異
      比来,等於近来。曹眞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来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内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内百事萦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别呢?
      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但看婴儿处胎时 岂解有心潛算计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中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 往来眞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志在气上面做功夫。致柔,就是功夫柔和到了极处,没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眞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字,是形容眞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和缓而悠闲。
      第四十三句、第四十四句:绵绵迤逦归元命 不汲灵泉常自流
      绵绵,微细不绝之意。迤逦,旁行连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这句是形容眞息在身内行动的状态。虽说四肢百骸无处不到,然自有它的归根复命之处。灵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总是往下流,不会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灵泉,却无须汲取,自然会在身中周身循环。眞息所到之处,即是灵泉所到之处,因为津能化气,气能化津,充满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第四十五句、第四十六句:三万六千为大功 阴阳节候在其中
      今历法一昼夜共九十六刻,古历法一昼夜共百刻。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序》上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眞。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说得很明白,可以作此处注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七百九十年。张紫阳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八百四十年。两人前后距离不过五十年。所以他们的论调颇有几分相近。


      IP属地:广西6楼2016-01-27 20:44
      回复
        每次看到《灵源大道歌》,都有一种很羞耻的感觉


        13楼2016-01-30 09:47
        回复


          IP属地:广西14楼2016-02-24 13:45
          回复
            我都懒得看陈撄宁的注解,灵源大道歌,男女皆可修,讲的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古仙法大多重神气积累以致数载神变


            IP属地:福建15楼2016-11-13 20:4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1-16 20:04
              回复
                陳太上代表了佛道非一祖风,不容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12-06 13:49
                回复


                  IP属地:广东23楼2024-03-26 14:38
                  回复
                    这些人自己都老死了,他们的著作还有看的价值吗


                    IP属地:四川24楼2024-03-27 13:25
                    回复
                      有第一句到十二句的注解吗?


                      IP属地:山东25楼2025-02-22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