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新疆有宝玉吧 关注:33贴子:150
  • 0回复贴,共1

为什么只有新疆和田玉才是正宗和田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洛浦人
新疆和田玉,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现今的和田玉市场,民族精神、民族骄傲似乎已经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利益集团的利益。祖先们引以为荣的和田玉,范围尽然扩大到了青海、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各地区和世界各地。
自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地的检验机构,就把全部含有透闪石的玉石品种,都叫做和田玉,都给出和田玉鉴定证书,都给出和田玉的鉴定结果。因此,对于外行的消费者来说,“和田玉”数量繁多,价格便宜。而实际上,“数量繁多、价格便宜、白玉、碧玉羊脂白玉数量极多”的,不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而是青海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国玉等玉石品种在鱼目混珠。
为了把这些山寨和田玉合理、合法的转正,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想尽办法修改了和田玉的鉴定标准。同时编造出各种理由来扶正山寨和田玉。
有学者提出俄罗斯玉产自昆仑山余脉,从地图上看,昆仑山离俄料产地贝加尔湖地区直线距离就有几千公里,其间跨越蒙古,相隔数条山脉,所以余脉之说是不正确的。
记得一位“权威专家”曾经讲过,“俄罗斯玉的开采史。也是横跨几千年,那时也不分新疆还是俄罗斯”。那么,这一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玉的开采史:俄罗斯玉发现于1978年,当时俄罗斯地质学家亚历山大·谢金林首次在萨彦山脉东北部发现了青白玉矿——嘎沃赫达。俄罗斯玉的大量开采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截至2003年共发现和开采了四个矿石产地,即嘎沃赫达、布罗姆、嘎留柏和海伊达产地。
如此短暂的开采史,去被“专家”生搬硬套为几千年。利益真是让人疯狂。再者说,假设俄料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那么肯定是被当做俄料使用,而不是被当做和田玉来使用。古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是很严谨的,没有现代人那么势利。
要区分俄罗斯白玉与和田白玉不是太容易,需要长期的见识和经验积累。总的来说有几点:一、俄白玉大多矿物颗粒不均匀,看似细腻却常能见到较大的晶体颗粒;二、 俄罗斯白玉与和田玉相比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较差,在外观上表现为较干涩,光泽略带瓷性,;三、俄罗斯白玉籽料的皮一般较厚,皮色较深,行家一般从皮色上就能区分和田玉的不同;四、俄罗斯白玉韧性差,易起性,容易在雕刻中出现崩口的现象,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阴刻线条的崩裂情况。
那么青海玉什么时候开采的呢?
早在1941年,美国传教士马克曾在青海湟中到兰州的途中,发现“透闪石”(一种可发荧光的不纯灰岩或白云岩的变体)矿的踪影,但是因为交通不便,一直没有开采。
1971年中国考古学者在对马厂和半山的考古中,发现陶罐中含有“透闪石”,也一直没有弄清楚到底出自何处。
1993年4月期间,当时有一个蒙古族牧民在格尔木野牛沟附近放牧时,看到山上有一块地方出露有白色石头,感到非常漂亮就拿到了山下,找到一个朋友帮忙给鉴定一下。但这个人也说不上这是什么东西,就委托行家鉴定是一块优质白玉。此事慢慢传开后,人们知道了格尔木有石,一些人还到山上采挖,以每公斤几元钱的价格出售给闻讯而来的河南人。
近两年收藏 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正宗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 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
为什么买不到正宗和田玉
作者:看不惯
随着和田玉热潮的普及,人们习惯于身上佩戴一块白皙的和田玉,来彰显自己的品味。于是乎,和田玉的身影,遍及大街小巷,连地摊上,都摆着和田玉。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有良知的行内人士的心,都会隐隐作痛。人们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和田玉,不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而是一块普通的玉石而已。只有佩戴价值,而没有收藏价值。
自从03年后,全国各地的和田玉鉴定机构,都把世界各地所有含有透闪石的玉石品种,称之为是和田玉,给出和田玉的鉴定结论。市场上99%以上的带有和田玉鉴定证书的玉石,不是正宗新疆和田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新疆和田玉由于产量极低,品质极高,而导致价值极高。在数量上也不可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强烈需求。于是乎,一些“有头脑”的商人,就在积极寻找新疆和田玉的替代品。他们发现青海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国玉这些玉石里,既然也含有新疆和田玉所含有的透闪石成分,虽然含量很低,但是,外行人是不会去关注这些情况的。人们只会关注能不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品质极高的和田玉。
商人们伟大想法,立即得到了正规的和田玉鉴定部门的支持,广义和田玉概念大行其道。于是乎,世界各地只要是含有透闪石的玉石,都叫“和田玉”了。
光含有透闪石,似乎还不能以和田玉的身份来横行。必须需要文化的积淀和依托。紧接着,和田玉以白为美、以透为美的概念,就深入人心。似乎不太白、不太透的新疆和田玉,反而成了假和田玉。殊不知,石质(石头)含量越高的玉石颜色才可能越白;而密度越低的玉石,才可能越透。新疆和田玉,石质含量极低,所以颜色不可能太白;新疆和田玉密度极高、韧性大,所以不可能太透。
在实施了上述战略后,广义和田玉迅速占领了国内的和田玉市场,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售价已经从刚上市时的垃圾价,涨到了接近天价。而它们自身的价值,却没有任何增长。这就为广义和田玉今后的降价,埋下了深深地伏笔。君不见,去年拍卖创造了300万拍卖价的“和田玉”大型瓶,今年业内交易仅有区区20多万,而这种大型瓶的实际成本,不超过10万元。去年的拍卖得主,在“和田玉大型瓶”的资产上,缩水了90%以上,真是欲哭无泪。
广义和田玉的大行其道,最大的受益者,是各级经销商以及和田玉鉴定部门。而最终的损失,都由购买者承担。即使购买者知道自己花了巨资买到了假和田玉,但是由于那份真的“和田玉”鉴定证书的存在,也是投诉无门。所以,每天鉴定部门和经销商们,都在大把数钱,而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消费者欲哭无泪。
人们之所以买不到正宗和田玉,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新疆和田玉的特性,以及“捡漏”的心理。真正的新疆和田玉,具有很多其它玉石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新疆和田玉会在把玩过程中迅速变油;新疆和田玉籽料的裂缝,会自己逐渐愈合;新疆和田青玉,会自己褪青返白,变成白颜色的玉等。其实,当人们拥有了一块正宗的新疆和田玉的时候,对于假和田玉,一摸就能迅速判断出来!单纯手感就绝对不一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21 10: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