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商城吧 关注:6贴子:70
  • 0回复贴,共1

天冷做好二、四、五,大寒养生不用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日常养生篇
大寒,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因此,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
运动养生篇
寒冷的天气最伤肾,养筋健骨、舒筋活络是养肾的诀窍,而行走或者慢跑,既能保证合适的运动量,又能强健骨骼,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

饮食养生篇
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在冬季寒冷的天气,阴邪较盛,因此,应该多食用温热食物,如:人参、阿胶、首乌、枸杞、当归等,补益身体,防御寒冷。
大寒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天冷做好二、四、五,大寒养生不用愁。
大寒养生要做到“两不”
不伤阳气:外出需“全副武装” 特别注意足部保暖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来说,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
早上尽可能晚起,等到阳光晴好之时到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晒太阳对身体好处良多,既温暖又补钙,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在晴好的冬日,到室外伸出手脚,也可以背对着太阳直接晒背。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的保暖至关重要,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寒冷时节要加倍呵护双脚,加强脚部运动,平时外出尽可能步行。每天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调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

不损阴津:补水不失水 避免劳心费神
冬季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因此,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咳不净的感觉。心
在起居方面,室内要注意经常通风之外,晚上睡觉若用电热毯,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增加喝水量,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
常开“四扇门”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章门是“障碍之门”的意思,它不仅是肝胆经的会穴,又是脾的募穴,专门治疗脾虚与情志抑郁。

期门与章门两个穴位,左右各两个,所以我叫它们“四门”。
期门穴位于乳头正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而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双手掌面贴于乳房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这四个穴位。每天早晚分别反复推5分钟左右,就可以感受到焦虑情绪正在渐渐消散。
大寒五个养生诀窍
养心气
“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说的是心神要旺盛,气机要通畅,血脉要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得到温暖,抵御严寒。因此首先要安心养性,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安睡眠
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尽可能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护自身的阴气。
安眠枕:取炒枣仁200克、黑豆300克、煅磁石250克、决明子250克,将诸药打碎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枕头上面。该药枕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安神定眩的功效,适用于阴阳两虚、肾精不足的失眠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头晕目花、腰膝酸软、耳鸣多梦、健忘心悸等。
练暖功
大寒保暖的重中之重是头部,温度越低,头部损失的热量越大。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出门戴帽子尤为重要。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因此,具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食苦味
冬季为肾经旺盛的时节,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角度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冬天的饮食应遵循减咸增苦,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可多食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
冬季养生,不可一味停留在“补”上,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多喝水、多吃濡润多汁水果,居室适当通风并保持一定湿度,才能保障大家少生病。


1楼2016-01-20 09: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