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筑河山吧 关注:13贴子:603
  • 11回复贴,共1

( 再让我懒一天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18 13:11回复
    @卓禹邺
    【 打我上学以来,我就莫名觉得礼叔对自个格外照拂,一开始只觉得是自个想多,时间一长发现还真是“照拂”。好事没我份儿,坏事我头一个遭罪,我怎么这么恨呢?今儿个听说又是礼叔来,头疼。 】
    【 老老实实地早点到,老老实实地温书,老老实实地坐着。简直不能更期望自己减弱在礼叔心里边儿的存在感了,嗳,叔,您今天又英俊了,别老盯着我看,我害羞。 】


    2楼2016-01-19 15:58
    回复
      【大哥朝事繁忙,也曾嘱我替他查视阿哥功课。自打有回至上书房,克啓称病未来,次日再见他,面色红润,精神头不差,之前称病,分明先前不上书房乃是借口一桩。自是便对这小子留了神,每回考问,总不忘他。】
      【举步入上书房,还不到辰正,诸阿哥来得稀稀拉拉,见克啓在内,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抬手招呼他过来。】


      IP属地:广东3楼2016-01-20 18:07
      收起回复
        【 我人生里唯一一次偷懒偏被他逮个正着,也不知道冲了哪路神仙教我倒了霉运。不过就这么着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避着点就是了,礼叔还不至于同上书房的某些个老顽固相提并论。就是这么早的天,得一个人来,哥几个里头没一个乐意陪着我早起的。刚刚翻了一页书,就听见礼叔的声儿,随即搁下手里头转着的笔,起身拱手作揖 】
        礼叔早。


        4楼2016-01-20 18:57
        回复
          【举步向内去,坐在上首处,抽他来背书。实则自幼我也不爱背这些繁琐的东西,我乃大清的阿哥,当学的是如何郅治,又不是考状元,何必学这些。但到后来,我才明白了何谓读书,又将这一套反施他们身上,恐怕不知有多少人心里头咬牙恨我,将来他们终究是要明白的。】
          【施然坐下,见他过来行礼。一压手,示意免礼,径直问道】昨儿个让你背的课业,都背了?


          IP属地:广东5楼2016-01-21 14:18
          回复
            都背了,不信您抽。
            【 也不拘着,仰起脑袋瓜子瞧礼叔,昨儿教的课文背起来简单,偏是课业倒琢磨了好一会儿。虽说我不惧背书,但是对于这样正经的抽背,我是抗拒的,这样的情况就如同夫子一个个把学生叫到跟前来指着书问这个念什么是一样的。所以,我挑了个很家常的寒暄试图缓解气氛。 】
            礼叔,昨晚上刚下过雨,路还滑着,你怎么来的这么早?


            6楼2016-01-21 20:36
            回复
              夜雨声正烦,叔年纪不比你们皮猴儿,多大动静都能入梦。更漏一过,一有动静就不能入睡,索性也不瞎躺着了,进来看看你们有几个勤快的?
              【大哥的几个阿哥里头,数这小子最顽,插科打诨的本领别提。不置可否,轻描淡写,一句打发过去。抽背这功夫,昨儿个正教了他们原道,抚案沉吟,徐徐道来】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28 12:28
              回复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 背书一项向来不在话下,少则一回,多则五回,至少从未在这儿出过岔子。每日课业于我来说要研究的也剩下夫子所讲解的含义。背容易,理解中层,运用上层。 】
                韩愈老先生的《原道》,虽然名中有道,讲的确实儒家,仁义谓道,其中还带有老先生还反对佛教的观点。老先生是大儒,但文中于佛教一点,在克啓看来说的有失偏颇。@卓禹邺


                8楼2016-01-28 14:29
                回复
                  【也知背书微末,难不倒克啓。我自幼记性奇佳,再如何佶屈聱牙,晦涩经义,过诵立就。而克啓于此道,比我当年亦不遑多让。倒想看看小子今日,有何见地。而他发问,确实肯綮切要,满洲人崇佛,为之打抱不平亦是难免。略一颔首,合上书卷,两手垂于膝头,定神看他,道】
                  读书,纳圣人言,并非学其如何行事,而是学其处世之道。唐时韩愈所行事,必有其道理,但不一定便是适用于今日的。五代之时,僧人不纳税赋,食用皆取于民,乱世之中,一国竟有泰半渴求剃度出家,如此以来,国将不国。重事即课重典,而非事事都课以重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28 14:50
                  回复
                    【 尝有梁武帝出家,臣子多次筹钱赎人,国不国,政不政,堕落至极。这点也有所耳闻。耳聆教导,忆起一事来 】
                    克啓想起来了,武皇崇佛,其时多修寺庙,铸石窟,后代佛学范本多出盛唐。如此,韩愈有此一说倒也不足为奇。而如今,我大清入关以来,国与佛教共存多年也无事端,是以克啓刚才才觉有所偏颇。
                    【 一顿 】
                    世态不一,该学以致用,而不是墨守成规?@卓禹邺


                    10楼2016-01-29 19:56
                    回复
                      正是如此。
                      【话出掷地有声,畅想上古之时,圣人开讲,话落有金石之声、舌灿莲花、万般奇景,鸟兽伏而听之,亦能得道。手按卷端,凝目望他,徐徐道】
                      我满洲之人,向笃佛教。但唐、宋、元、明,历代以来,课佛,限度牒,于此一道,管束已有章法。前人所走过的老路,若是不能比他们走得更好,岂不是后人脑筋腐朽,不堪一用了?
                      【罢手释卷,取来一刀宣纸,于案头铺就。笔头舔墨,挥毫提顿,书一道字。】
                      前人道路,应学其道,非学其路。去吧,好好想想,明日开讲前,将你所想再来复话
                      【挥手让他归座温书,自观道字良久,方揉乱掷进废纸篓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30 2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