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走笔吧 关注:307贴子:8,228
  • 3回复贴,共1

青梅煮酒——夏完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IP属地:河北1楼2016-01-15 15:26回复
    评论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严格遵从嫡长制度,奉朱明王朝为正统等等。但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然而,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的时候,这种光辉就更加灿烂华美。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IP属地:河北5楼2016-01-15 15:27
    回复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IP属地:河北6楼2016-01-15 15:27
      回复
        诗作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绝句(四首选一)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IP属地:河北7楼2016-01-15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