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边图中看出,青年人的屈光度分布中,0~+100屈光度的比例达到64.9%,-100~+200这个范围的比例达到92.8%,分布最大值在正视眼位置。近视眼总比例为8.9%,其中轻度近视约占一半,远视眼总比例为27.7%,其中轻度远视占大多数。
右边图形显示,新生儿的屈光度分布曲线不是正态分布。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远视部分的分布比较接近正态分布,而近视部分好像缺了一个口子,导致近视眼的比例(25.1%)远低于远视眼比例(68.8%),而正视眼比例只有6.9%。
考虑到近视眼在原始自然状态下适应能力很低,进化结果导致近视倾向的基因会受到压制,那么新生儿的屈光度分布曲线偏离正态分布就并不难以理解了。
两个图形对比,青年人的屈光度分布呈现明显集中,近视眼比例和远视眼比例都远低于新生儿,正视眼的比例则提升了近10倍。
预测得到了验证。
连续两个预测得到验证,并不意味着我的猜测已经得到证明,但至少已经有一点靠谱了吧。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会从眼睛发育调节机制存在的假设出发,进一步分析这个机制中的控制目标,反馈信号,执行环节机制等等,并且进一步做出预测,去寻求已知数据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