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谗遭贬
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
天宝六年(747年),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王忠嗣勉强服从,董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告危,跑进来相告,等他来时,王忠嗣问:“李将军有什么事吗?”李光弼上前说:“请商议军情。”王忠嗣说:“为什么?”光弼回答:“大夫以士卒为己心,有拒绝董延光的怒色,虽然接受了诏令,实际上是耽误他的谋略。为什么?大夫以数万兵出战,却不悬以重赏,这怎么能鼓起三军的勇气?大夫财帛装满库房,何必可惜以万段的奖赏来堵住谗言之口呢?这次战斗若不能取胜,将归罪于大夫啊。”
王忠嗣说:“李将军,我的决计已定。平生的初愿,难道是追求显贵吗?如今力争一城,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敌人,没有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忠嗣怎么能以数万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官职呢?如果陛下责备我,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回朝做侍卫吗!其次,难道失去一个在黔中的辅佐人吗?这些我也心甘情愿了。即使这样,你还是关心我的。”李光弼谢道:“我担心连累大夫,因而向你提出忠告。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不是我能达到的。”于是恭敬退出。
等到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唐玄宗宠爱,因而上奏说王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扔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天宝七年(748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
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追赠其为兵部尚书。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忠嗣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