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吧 关注:6,146贴子:290
  • 8回复贴,共1

[国家司法考试题]2002-2015年|附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体系基本特征的知识。这类题目中的选项在司法部《指定参考用书》(以下简称《指定用书》)中不可能找到完全对应的原句,出题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法学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复习时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汇贯通。否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所有选项都似是而非,无法选择。
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它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由此,选项A说法正确。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某一国家的法学工作者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抽象和分类的结果,由此,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的表述错误在于即使我国古代法律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但仍是该时代国内法构成的体系,即也存在法律体系。本题的难点是选项B,《指定用书》中没有介绍,属于法制史范畴,但可以从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以及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划分推断出该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IP属地:四川1楼2016-01-13 23:02回复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知识。权利和义务都是有限度的,享有权利超过限度就不为法律所保护,甚至可能构成“越权”或“滥用权利”,而要求义务人作出超出“义务”范围的行为,同样是法律所禁止的。在权利和义务的资源分配上,权利人不可能永远无限制地享有社会利益,义务人也不可能永远承担社会的不利和损害,权利人在享受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选项B的表述错误在于混淆了二者的界限。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内容,其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二者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可能存在,因此,选项C的说法正确。一般而言,在等级特权社会,法律制度往往强调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处于次要地位,而在民主法制社会,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位,义务是第二位的,义务设定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代表着不同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取向,因此选项A、D的说法是正确的。 


    IP属地:四川2楼2016-01-13 23:05
    回复
      2025-07-26 03:14: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做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知识。违法行为是指人们违反法律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主观上有过错的行为,包括四个构成要件:①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这是与违反道德的行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的区别,也是认定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的关键要素;②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③违法行为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④违法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 


      IP属地:四川3楼2016-01-13 23:05
      回复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与道德关系的知识。一般而言,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肯定,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也规定人们的权利,而道德则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因此在法学上有一种看法,即法律具有两重性(既重权利又重义务),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只重义务),由此选项A表述正确。道德的实现不是凭借国家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因此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道德也正是以此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因此选项B的说法正确。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法律是一个孤立的、不受任何其他现象影响的存在体,应当从法律之内来寻找和说明法的效力的根据。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所反映的道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此意义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因此选项C的判断正确。而选项D的错误在于这一说法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 


        IP属地:四川4楼2016-01-13 23:06
        回复
          下列关于拍卖标的物瑕疵的表述中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委托人应向拍卖人告知拍卖标的物的瑕疵
          B.拍卖人应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物的瑕疵
          C.买受人对已明示瑕疵的商品仍可要求拍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D.对因买受人过错造成的瑕疵,委托人可行使瑕疵请求权的抗辩
          【解析】:本题考查拍卖法中拍卖标的物瑕疵说明义务的知识。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应当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物的瑕疵。第二十七条规定:委托人应当向拍卖人说明拍卖标的物的来源和瑕疵。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物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故选项C错误。
          这类题目其出题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法律条文中相似规定的综合归纳能力,在复习时,考生应对此多加留心,否则往往在遇到时无所适从。


          IP属地:四川9楼2016-01-13 23:07
          回复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税收保全措施适用于以下哪种纳税义务人?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D.所有应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保全措施适用对象的知识。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但本题具体问的是纳税义务人,由此可以先排除选项C。选项D的表述过于绝对,于法无据,可以先行排除。而选项A和B是相反的两种纳税人,其中必然有一个是不符合题意的,具体到本条规定,可以判断出选项B不适用于保全措施。
            做本类题目时,需要考生在复习法律条文时应在一些并行排列的如条件、情形等的法律规定作出重点标记,以利于区分,才可以记得牢固。


            IP属地:四川10楼2016-01-13 23:07
            回复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和劳动关系的性质,下列哪一项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A.某私营企业职工张某与某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机关因工伤认定结论而发生的争议
              B.进城务工的农民黄某与其雇主某个体户之间因支付工资报酬发生的争议
              C.某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王某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退休费用的发放而发生的争议
              D.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某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因股息分配与该公司发生的争议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争议的知识。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了劳动法处理争议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选项A、C、D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之间都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因而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范畴


              IP属地:四川11楼2016-01-13 23:08
              回复
                某民警在一次执行公务中牺牲,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称号,并奖励奖金1万元,奖金由民警家属代领,同时其家属还收到全国各地捐款共达10万元。对该民警家属的11万元所得应否纳税存在下列几种意见,请问哪一种是正确的?
                A.对11万元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B.对11万元全部免纳个人所得税
                C.对1万元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对10万元的受赠金可减纳个人所得税
                D.对11万元减纳个人所得税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征、免征、减征个人所得税的知识。解答本类题目最好的办法是将三种方式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记忆。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的情形有三种:一是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是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是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本题中因公牺牲民警的家属属于烈属,其所得捐款和奖金应予以减征个人所得税,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 


                IP属地:四川12楼2016-01-13 23:08
                回复
                  2025-07-26 03:08: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某甲在一企业工作,试用期未满便想解除劳动合同,请问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应当提前30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B.甲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C.甲可以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D.甲在试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知识。劳动法中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有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即在试用期之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预计今后司法考试可能会在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内出题,需要考生予以关注。


                  IP属地:四川14楼2016-01-13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