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393贴子:332,861
  • 16回复贴,共1

多言数穷的“数”怎么解释?求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言数穷的“数”怎么解释?求高人指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12 11:14回复
    【注音】: duō yán shuò qióng
    【正确的解释】: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
    喻: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让人困惑,难以施行。数,通“速”,加速,加快。穷,困穷,尽头,穷途末路。
    【出处】:《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数]:按顺序点算,孔子说:“知其先后几近道矣”,在这里“数”即是道。[穷]:穷尽。[中] :和也(说文),老子说“冲气以为和”指阴阳协调就是和,这里指“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12 11:44
    收起回复
      那句话目前的解释似乎问题,与上下文没法衔接。


      3楼2023-02-08 14:46
      回复
        看道德经文的相互性。第一节,讲道讲名,互为表里,但何为道?未言清。第二节讲善讲美,讲有讲无,讲长讲短,是为相对也。暗为道也有相对的,可从相对的另一半中去想办法参悟,可说,老子已发现了世间相对性的规律存在,道可能就藏其间。第三节讲社会之行,与第二节观念之静互为补充,相对性存在着互为制约与促进的关系,道亦应藏其中。第四节回至道的思考,它是什么呢?那个深沉那么广博,它从于谁呢?如果知道道之从则可顺其悟道。作者却不知道道之所从,觉得在最先的东西之前,所以,无法顺出道是什么。第五章就是这个问题了。它讲了天行果,讲圣人行果,显然认为有相似处。那自然与人类“显现行为者”行为的关联。接着,天地间自然与人间不是有相关性吗?它像不像那个鼓风机的关系呢?天地(人立于地)间就样鼓风机的联系,虽然中间万里无物,可是又动静相连,动之头那头就会出风。即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人间是无穷的虚空啊,可是一旦有所运动那个就会产生风这样的东西来相互影响。那这个联系的,恐怕就是老子想说而说不清的道了。所以老子才这道德经中写入鼓风机:道就在那鼓风机的鼓风过程中啊。说为说出,真的是数不尽啊,说不清啊,真想理解,不如去观察鼓风机的内部连结的那个轴,道在其中。所以啊,天地没了仁义,万物就成了猪狗,圣人不仁义了呢,百姓就遭殃。它们是有关联的啊,就像鼓风机一样,你拉动一下,那头就出风。这关联着的那个就是道。可惜,老子我也讲不清楚,只能写下感观帮你们领悟。这就是第五节的意思。


        4楼2023-02-08 15:31
        回复
          故从天地与圣人行果的关联上,从鼓风机的原理上,道就联结着它们的,可以无限列举。多言数穷,就是用无数的言语去列举数出无尽的关联事例,还是讲不清深藏其中的道的本来的。不尽的同类列举,还不如静静地去观察那鼓风机的运行,道就在其中。即道者事物之联系也。其中数就是数数的意思,即列举。守中,则是守住那鼓风机中的原理,静心观察思考之意。


          5楼2023-02-08 15:43
          回复
            数数,列举。


            10楼2023-02-10 14:47
            回复
              “多言数穷”里的数肯定不是速的假借或代理。如若那般,多言数穷就成了多语不停很快就说完了。既然说完了,那就没五千言还不解了。道也不会累死一代代人。并且,既然说完了那来不如守中的后半句?难道译为都说完了还不如守住啥?文辞似乎是不通的。当然也不是说多了就理屈了,不如守啥啥的。同样,说多了就理屈了,何必五千言?或者说又何必再续几十节,可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刚开篇的第五节就出现了。理都说不直了,后面岂不成了胡诌?这显然也说不通的。数,本身有数数的意思,一直有。数数地讲一系列的东西又称列举。数也正有列举的意思。多言来列举,是说得通的。穷就是尽,就是完了。多言来把事说完,这意义更加自然,也符合人类的语言风格,不突兀。其实,道德经说的是道,说天地不仁也好说圣人不仁也好,说鼓风机(橐龠)也好,都是用来让你悟道的。也就是道德经的整篇文字都是悟道,即道藏其中。多言数穷这句前面的一切类比比喻比拟都不过是“从相关性给你悟道以启发”。很显然前面举的例子在自然与生活中还可枚举出无数个来,是一下讲不完了。那用多言来讲完它是没必要的,因为同类重复会累死人。故与其还停地列举完,就不如做点其他的事了。做啥?老子说,守中。是什么呢?风箱产生风的原理就在风箱那个“中空”中,现在有你该知道就是压强原理了。老子是不知道的,所以他让你守住这个中空,观察思考那个出风的原理,就是道之所在。当然道不是压强,但压强是道。道是规律,是相对性,是联系,是联结,是支撑,合之,道也,逻辑是也。


              11楼2023-02-10 21:23
              回复
                因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可说成是理屈辞穷地唠叨,不如安静地观察思考。而不是理屈辞穷了,不如做啥。言语不通。但多言数穷脱离老子的道德经,仅从语言的字义上,是可以延伸出不停地说总会有失这个意思的。穷有不清不白之意,即哆嗦半哆嗦(数)不明白了,即说多了就会出错了。这时是无法连接不若守中的。但可以,多言数穷不如攻其一点。各个方面都去说到说不明白,还不如从一点上突破。这就不再是老子道德经的经文了,是词语自身可容纳的意义了。所以,语言有多义,不必然是创造它的人所表达的意义,故言之要慎,不然可能产生反效果坏作用。慎言谨行是也,解析道德经更该如此。


                12楼2023-02-10 21:37
                回复
                  如果把多言数穷中的数说成是运数是命运那就更扯扯了,太远了,根本与上下文没联系了。天地不仁说一不是命数,圣人不仁说的也不是运数,名不是运数,善恶不是运数,不尚贤不是命数,无为则无不治更不是说命数,那突兀出一个多言来算命,岂不要屈死老子也哉?多言就把命讲没了?同样与上下文毫不相干。所以,这里数肯定不是命运定数这种意思了。


                  13楼2023-02-10 21:55
                  回复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在讲道,但又不可道,不可名。解释的多了列举穷尽(也解释不清,对修行也没有好处),不如守住虚无。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


                    IP属地:河北15楼2025-03-16 23:16
                    回复
                      王弼注‘愈為之則愈失之矣’。


                      IP属地:北京16楼2025-03-17 11:0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3-17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