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淋巴水肿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除表皮、中枢神经、角膜、骨骼肌、软骨及韧带等组织外,其他组织器官均存在毛细淋巴管,真皮内尤为丰富。淋巴管是组织间液的回流通道,淋巴结具有过滤与免疫保护功能。组织间隙中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主要依赖淋巴管重吸收。在病理状态下,如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自血管渗出液增加、回吸收减少;淋巴系统本身疾病,直接影响淋巴的吸收与循环功能,均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引发水肿。
临床表现:
①水肿:自肢体远端像近侧扩展的慢性进展性无痛性浮肿。
②皮肤改变:色泽微红、皮温略高;皮肤日益增厚,苔藓状或桔皮样变;疣状增生;后期呈“象皮腿”。
③继发感染:引起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感染症状。
④溃疡:轻微皮肤损伤后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
⑤恶变:少数淋巴水肿继发严重为淋巴管肉瘤。
淋巴水肿可按病因学(原发或继发)、遗传学(家族性或单纯性)及病发时间(先天性及迟发性)加以分类。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将淋巴水肿分为两类:
1、原发性淋巴水肿
①先天性,1岁前即起病,有家族史的称Milroy病;
②早发性,于1~35岁间发病,有家族史的称Meige病;
③迟发性,35岁后发病。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淋巴管纤维性阻塞、扩张及收缩排空功能障碍有关。
2、继发性淋巴水肿
起因为淋巴管病理性阻塞,常见的原因有: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后纤维化,肿瘤浸润淋巴结或肿瘤细胞阻塞淋巴管及炎症后纤维化等。乳腺癌作腋窝淋巴结广泛切除术、术后腋窝与胸部放疗造成的淋巴损害,前列腺癌及盆腔脏器肿瘤致使淋巴管(淋巴结)浸润或阻塞,反复发作的感染(β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葡萄球菌)引起的淋巴管纤维性阻塞,是造成上肢或下肢淋巴水肿的常见原因。丝虫感流行地区与结核病高发区,仍然是淋巴水肿的重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