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h2000吧 关注:16,980贴子:254,962
  • 19回复贴,共1

【虚拟实战W5】20160109KJ法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落叶分享的KJ资料和虚拟实战5团队一起做的映像KJ,让我较清晰的了解KJ法的应用,但同时也遇到几个问题。朋友们遇到其它问题的,也可以跟贴询问。


1楼2016-01-09 10:00回复
    1、上次做映像KJ时,小组成员写出了尽可能多的针对奶茶机主题的情景映象。但后续却出现许多针对奶茶店的情景映象,奶茶机本身使用的情景映象却只占一少部分,虽然奶茶店是奶茶机的设计制约因素,但过多的奶茶店情景映像使得奶茶机的使用情景映像信息偏少,这样是否合理;


    2楼2016-01-09 10:01
    回复
      2025-07-13 18:58:27
      广告
      2、对于一个若干人的KJ小组,如何处理不同成员之间相类似的情景映像标签;
      3、在做KJ时为何要想法设法使映像数量降低在20-30个之间,为什么不是30-40个之间;


      3楼2016-01-09 10:01
      收起回复
        4、映象KJ和需求KJ法在最后分好组后需要设置分组之间的相互关系(此过程在上次的KJ会议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个关系设置有何作用,对后续提炼出客户需求有什么帮助;



        4楼2016-01-09 10:02
        回复
          其实还是不太明白做映像kj的目的是什么?得出结果之后对接下来的那步工作有指导呢?不像需求kj,得出结果后可以做为PRD,QFD的输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1-09 23:37
          回复
            5楼,在用KJ法提取客户需求时,需求KJ是必须的,但映像KJ过程不是,如果两个都做,映像KJ是先于需求KJ的,其使用的目的是面对繁杂的客户之声时,更有助于客户需求的提取。映象KJ和需求KJ会通过下图所示的翻译表联系起来。

            举例如下图

            @美凌格_real


            6楼2016-01-11 18:59
            回复


              7楼2016-01-11 19:40
              收起回复
                小风的疑惑也是我的疑惑,正好小风提了出来。
                除此之外,我想确认一下,我们做需求KJ的时候,出发点是不是应该是客户(奶茶店主)的需求吧?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吧?


                9楼2016-01-11 20:13
                回复
                  2025-07-13 18:52:27
                  广告
                  9楼,做需求KJ的时候,出发点是客户的需求,不是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在做需求KJ时,刚开始写下来的想法都是客户告诉我的,不是我们自己认为奶茶机应该要做成什么样的。


                  10楼2016-01-12 19:10
                  收起回复
                    对于问题2:我是这样理解的,7个组员A,B,C,D,E,F,G组成的KJ小组中,
                    第一种情形:如果是A发现自己有好几个便利贴都表达了相似的映象,那么就自己挑出一个最生动的映像出来,其它相似的去掉。
                    第二种情形:A、B、C、D组员,某个便利贴都写了相似的映象,所有的便利贴贴到大白板下去后,组员一起阅读便利贴,在这个环节当中,对于表达意思相近的便利贴,只选其中一个。(如下图2红色标记的的分步骤1)所示)
                    第三:我认为不可能等到投票缩减便利贴的时候再去将相似的便利贴去掉。因为,投票缩减便利贴,是把那些组员都不认为是重要的情景映像便利贴去掉。而对于重要的情景映像标签,会得到相应的红点,假如这里混杂了几个相似的而且重要的映像便利贴,在投票时,都会被保留下来,这样一来始终都无法将这些相似的便利贴去掉。



                    11楼2016-01-26 19:41
                    收起回复
                      做需求KJ时遇到的问题:
                      做需求KJ的时候,当反应客户之声的便利贴数量缩减到20-30个之间时(如下图的29个客户之声便利贴),中间会有一个翻译的步骤(而且反译的过程还很有讲究,如下图2所示),我们在做翻译的工作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

                      图1

                      图2
                      首先:面对这29条客户之声,我们按建议的翻译规则逐条翻译时(如下图3所示),出现了不知道如何翻译的局面

                      我认为只要每一条客户之声的表述清析,唯一。翻译过程完全可以省略。直接将客户之声作为我们理解的客户需求。
                      其次,上图29条客户之声的便利贴里面,有些已接近功能性描述了,有些又像客户需求描述又像功能需求描述。在这些客户之声中,如何去定义哪些是客户需求,哪些已是功能性需求描述。
                      第三,对于那些等同于功能性描述的便利贴(如上图1的第1、2、3、13、14、27)需要人为的通过翻译表将其重新转换为对应的客户需求描述吗?,此次需求KJ会议是中,我们就是先将功能需求描述还原为客户需求。不知道这样合不合适?


                      12楼2016-01-26 20:22
                      收起回复
                        人工置顶


                        13楼2016-02-17 18: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