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追求它?
B:因为生存的压力之鞭抽打着我。
C:因为它许诺给我无痛的幸福。
D:因为它是那永恒的真理。
(而我听到的唯一顺耳的回答则是:)
因为——这就是我。我,难道是出于什么世俗浮夸的“目的”,而去追求它的吗?不。有一股强风从我生命的背后袭来、推送着我,怎可能不使我如此!我深知:这样下去,等待着我的必将是一条坎坷多难之路:可这就是我……倘若生命注定是艰难的,那么,艰难即是“被祝福的”——亦即是“圣洁的”。执着,是执着者的品质——而不是“说服他执着下去的理由”……无能者是无药可救的:因为无能,即是活生生的他本人。没有解释!没有借口!没有废话!人们要尽可能远离那些无药可救的悲观者、虚无者、绝望者: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一切存在的事物(包括他们自己)搞得——比不存在还不如……
我爱这样的人:他从不把自己所思、所念、所追求的一切,夸大为某种”真正客观而永恒的真理“,并浮夸这种真理的普世性;而只是像他一贯的那样,一语不发地,从永恒真理的议论者的身旁走过,继续默默做着——他自己。有太多的人,总喜欢倾向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求之物,提升为某种形而上的客观真理,然而不仅无能于践行它、达至它,反而由于力不从心而最终放弃,堕入原初的平庸之中,一事无成。——生命说:这是一种背叛于自我良心的讽刺!我爱这样的人:他毫不在乎自己所思所念所求的一切是否具有“真理性”,而只在乎一件事:他是否是他。我爱这样的人:他坚决打破人们对一切思想观念的形而上推崇、坚决砸烂一切“客观真理”的永恒雕像,而在这片废墟之上,彻底将一个人所思所求之物的“真理性”,归结为——它们是否真实地诉说着、显映着他自己……而这一点是一个普遍事实——即:当一个人说”世界”本就是怎样怎样时,他所使用的形容词与其说反映的是世界的“客观面貌”,不如说只是对他自己本性与现实境况的侧面映照与揭示。我尊敬尼采:因为我从他的著作者,看到了一个强力而真实的心脏在跳动着;这种真实,不是强打起精神、鼓足奋劲的弱者所能模仿得出的……有太多、太多的弱者,由于天性具有一些艺术气质或者思考者气质,而在与人们的交流中,不断被人们所误解——即以为他们是富于人格魅力与思想魅力的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恰恰相反!他们只是把自己的虚弱、悲观、绝望、无能的生命心理包裹在了“艺术与思考”的华美外衣中,仅此而已!人们可知道:”艺术与思考“,同时也是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