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年人传说:早在很久以前,滑县老牛店辖区内,岳村集有个名字叫“冯金豆”的人,自幼力大过人,村里人都叫他“冯大力士”,俗称“大力士”。
有一年,老天一直不下雨,天旱、地干、井水枯竭,村里仅有的一口供村民饮用的水井也是井底浅露见底,供不应求。人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水,大家为了能用上清静的井水,每天一大早就去排队打水,人来人往,接连不断,等待好长时间井里才能涨出半桶水,实在是不能满足当时村民的需求。
这个“冯金豆”,心地善良,为人和气,虽然被人们称呼“大力士”,却从来不“持力逞强,出人头地”;从不与人“争强好胜”,为人做事,处处让人一步,以他人为先,什么事情都不与别人计较,在周边各村“口碑很好”。这样一来,每天大部分人担回家的多是“清水”,而“冯金豆”担回来的都是“混浊不清”。有一天,他的母亲问他:金豆,咱娘俩天天用“浑水”做饭,你就不能担来些“清水”吗?“冯金豆”就说:“娘啊,行!明天咱也用‘清水’做饭”,他的母亲也没再说啥。到了那天晚上,“冯金豆”就把一对大石滚放在井口上面。
两个大石滚对着头,呈“八字”形状。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到井台来打水,见状,大笑不止,“哈-哈!不用说,别无他人,这定是‘冯金豆’干的‘好事’”。
大家把水桶排成好长一溜,等着担水回家。有人着急地喊:“叫‘冯金豆’过来”!“冯金豆”大老远地‘哈、哈、哈’笑个不停的说:“这一次,恁该叫我担点清水啦吧!”说着用手指把两个石滚轻轻拨开,人们争着让给“冯金豆”先打满两桶“清水”担着回到家里。笑着说:“娘,咱今天也用上了‘清水啦’!”
每天吃饭时,他母亲总是问:“金豆,吃饱了吗?”金豆笑笑说:“还差一点点!”他母亲说:“我儿长了这么大,从来没有吃饱过,再一顿做饭时,多下些米,好让俺金豆吃顿饱饭。”金豆:“娘,您不用担心,我不会饿着自己的,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您,叫你老人家多享清福。”
有一年,一个商人赶着一辆大车,装了满满一车沉重的物品,车上套着一挂强壮的骡马,来到岳村集“宁真观”东头的泥泞路沟边沿。货物沉重,车轮陷入泥沟之中,车把式狠命抽打着驾驭货车的骡马,使劲地拉,大车就是纹丝不动,再往东北偏走一步,就是沼泽湿地。骡马累的筋疲力尽,车把式也是气急败坏,就在这毫无办法之际。有村里人从此路过,见状,对商人说:“快去村里找来‘冯金豆’就有办法啦!”果然,车老板找到了“冯金豆”说明情况,金豆听后,即刻跟随车老板来到陷车的污泥沟旁,察看了现场,转身对车老板说道:“你在外边吆喝骡马、驾驭车辕,我到大车底下用力拱车,咱们齐心合力,一定能把大车拖到大路上。”说罢,跳进泥沟,钻到大车底下,随着车把式一声“得儿——喔儿——驾!”的高亢吆喝和着前来围观的村民们的欢呼声,沉重的大车慢慢悠悠地被拖上了大路上。人人伸出大拇指连声夸赞:“好样的!好样的!”回头再看“冯金豆”却累倒在沼泽地里。众人赶忙把他救上沟岸。带她回过神来,商人与车老板对着“冯金豆”和众村民千恩万谢地拜别,然后,赶着大车朝向目的地奔驰而去。
世间奇人——“冯金豆”传奇的一生,为人们多做好事、善事,处事对人从来都是以德服众,并非倚力欺人。他的传奇故事在岳村集《宁真观》周边各村,一代传一代,一直传诵到崭新世纪的今天。
笔者早在儿童时代,随同小伙伴到地里挖野菜时,还在村北地的大路边旁亲眼看见一个土丘,据说那就是“冯金豆墓”,时过境迁,现在啥也不复存在了。
搜集辑录:《马玉香女士》生长于斯,如今已是一位年过古稀的《文史》爱好者
公元2015年岁次乙未年戊子月丙子吉日爱我中州黄龙逸士编辑整理于故居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