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小学吧 关注:19贴子:157
  • 2回复贴,共1

【分享】知识日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不定时更新!!!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12-30 07:49回复
    【2015-12-30】

    蛋壳颜色越深就越有营养吗?

    (一)蛋壳的颜色越深就越好吗?弄清来龙去脉,你就彻底理解了。
    1.先弄清楚“鸡蛋的形成过程”
    首先是母鸡的卵巢产生卵细胞,每一个都有潜力形成一枚蛋黄。卵细胞成熟后(形成蛋黄)就进入输卵管;继续下行,在输卵管的膨大部被浓蛋白和稀蛋白包裹,形成我们所说的蛋清(蛋白)。接着,它离开膨大部进入峡部,形成内外蛋壳膜,这个时候,蛋黄和蛋白都已经呈现,就是一个没有蛋壳的“软蛋”了。下一个目的地是子宫,子宫液的渗入使蛋的重量增加,形状变圆,接着,钙质被沉积到蛋壳膜上,形成蛋壳,并在蛋壳外面敷上薄薄的角质层保护膜,同时由输卵管下端壁内的色素细胞所分泌的色素沉积物“刷上”一层颜色。至此,一个完整的鸡蛋终于宣告成功。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壳形成于整个加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蛋壳颜色形成前,蛋里面的物质都形成了。所以,从时间顺序上来看,蛋壳的颜色也不能直接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
    2.蛋壳颜色仅仅取决于母鸡的基因
    事实上蛋壳色素与它所吃的食物或者饲料没有直接联系,主要与基因有联系 。不同基因的鸡,下的蛋的颜色不一样,它受常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位点控制。其次,蛋壳颜色与母鸡的饮食、健康等后天因素有关,个体差异也不小。对于不同色系的蛋,其蛋重、组分可能会有所差异;对同一色系的蛋来说,也可能有一些鸡蛋会出现蛋壳颜色较浅,蛋白也较少的现象。不过,总体来说,鸡蛋壳的颜色与鸡蛋影响并没有直接关系,不同颜色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并没有很大差别。

    (二)除去蛋壳的问题,还有哪些错误的观点误导着你?
    1.蛋黄颜色越深越好
    人们在吃鸡蛋的时候,总是觉得,蛋黄的颜色越深越有营养。并且觉得蛋黄颜色深的鸡蛋就是土鸡蛋,蛋黄的颜色也因此被很多人拿来当做判断鸡蛋是否是土鸡蛋的标准。其实,蛋黄的颜色是取决于鸡所吃的食物。户外散养的鸡吃的食物是五花八门,有蔬菜、虫子、杂粮、野草等,再加上气候、水源和土壤的差异,蛋黄的颜色也就有很大区别。因此,蛋黄的颜色也不是判断鸡蛋是不是土鸡蛋的标准,蛋黄颜色越深并不代表鸡蛋营养越高。一味追求蛋黄颜色深,只会钻进不法分子设的圈套。

    2.蛋黄胆固醇高不能吃
    很多人都认为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所以在吃鸡蛋时,都会把鸡蛋黄扔掉,而只吃鸡蛋清。其实,这种做法不但浪费,而且很不科学。鸡蛋清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相比而言,蛋黄的营养其实更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脂溶性维生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磷,铁等元素。所以,普通人适量吃一些鸡蛋黄是有益无害。儿童吃鸡蛋黄还能促进大脑、骨骼的发育,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3.鸡蛋煎着吃营养更好
    很多人都喜欢吃煎鸡蛋,吃饭或是吃面条的时候总喜欢来个煎鸡蛋。煎鸡蛋时,鸡蛋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其他维生素都会被油的高温所破坏掉。如果鸡蛋煎得过老,蛋白可能被烤焦,在高温下会形成有毒物质。另外,鸡蛋煎着吃,可能使人摄入超量的油脂,引起血脂增高。因此,吃鸡蛋时,最好采用蒸、煮的做法,这样才能保证鸡蛋的营养不被过多的破坏。

    4.半生不熟的蛋更有营养
    很多人在煮鸡蛋或煎鸡蛋时,会选择不让鸡蛋熟透,而是做成糖心蛋或是只单面煎蛋,并认为这种鸡蛋不仅吃起来口感鲜嫩,而且鸡蛋的营养不会被破坏。其实,这种做法对健康的伤害是很大的。虽然鸡蛋看似有蛋壳的包裹会很干净,但实际上蛋壳上有许多细细的小孔,各种细菌都能通过这些小孔进入到鸡蛋内部。研究表明,没有熟透的鸡蛋,其中的细菌无法被完全杀死,而这些细菌中可能还有使人致病的致病菌。如果人吃了病原菌未被完全杀死的鸡蛋,就可能会出现恶心、发热、上吐下泻等现象。因此,我们在吃鸡蛋时,最好让鸡蛋完全熟透。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12-30 07:58
    回复
      喝生水,好不好?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饮用熟水,这已是一桩很难查考的史实了。但是,自从近代医学诞生以来,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劝阻人们不要饮用生水。于是,“喝生水危险论”就一直延续到科学发达的今天。可以说,几乎所有国家的卫生组织都发出了严禁饮用生水的警告,并鼓励人们要把生水烧开了再饮用。确实,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饮用生水不好,特别是儿童,饮用生水易得肠炎或痢疾,常常成为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水未必对健康无益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在不少方面,饮用熟水远不及饮用生水对人的健康有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在熟水中缺乏生水中具有的氧和钙,以及其它无机物等。熟水和生水的生理化学特征也完全不同。例如,用熟水饲养金鱼,金鱼就会夭折;用熟水灌溉盆栽花木,花木就会枯萎,而如果换上了生水,就会呈现另一番鱼跃花盛的景象。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应当重新评价饮用生水的利弊。其实,生水只要是符合环境保护标准,不管是清洁的井水还是自来水,都可饮用。只是,靠近污染源的井水或河水,易遭污染,不宜服用。当然,提倡饮用生水也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如患有膀胱炎症和结石症的病人,以及患有慢性肠炎和痢疾的病人是不能饮用的。
      欧美和日本的科学家对如何恰当地饮用生水进行研究中发现:人体内水的比重一般占整个人体重的65%,在婴儿中占90%;幼儿占70%;中年人占60%;老年人占58%。然而,人体内有400兆个细胞,这些细胞摄取各种营养和排泄废物,以致新陈代谢都需要水分,一旦水分不足,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停止。
      人体内水分怎样运行
      那么,人体内平时摄入的水分究竟运行到哪里去了呢?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内的水分通常经过三种渠道排出体外。第一种是由肺进行呼吸,排出水蒸汽,其重量约为600克;第二种是由皮肤上分布的250~300万根汗腺,散发汗水,这样约排出500克水分;第三种是排尿,内含水分约为1300克,总共约达2500克。因此,一个成人每日就必须补充同样分量的水分。然而,平时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饮食,大致仅能摄入约500克水分。所以,科学家们认为,成人有必要每天摄入2000克水。科学实验还揭示,如果摄入的2000克水不是饮用生水,细胞的新陈代谢仍旧会受到影响,细胞的自然衰老会加快。相反,如果饮用的是生水,即使不摄入任何其它食物,进行绝食,还能使人的生命延续1~2个月。由此,他们认为生水对人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功效。
      饮用生水有讲究
      通过研究,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成人每日应饮用2000克生水。饮用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基本上要做到慢饮慢酌,不能嘟、嘟大口地饮用,否则对肠胃会造成影响。饮用方法最好在每日早晨起床洗脸时先饮1小杯或1杯半,以后每次吃饭前半小时要饮1小杯或1杯半,最后在临睡前1小时或30分钟饮用l小杯或1杯半。余下的不足数量,就在白天慢慢地饮入。饮用生水,切不可早晨一起床,空腹一连饮上几大杯,这样必然会导致胃疾。
      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水,可以说是一种使人类重新返还自然的行为。生物界除了人类之外,几乎全部都饮用生水,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人为什么不能饮用生水呢?科学家们正是在回溯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这一秘密。在今天,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水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将大量地为人们节约能源,一举数得。
      蝌蚪五线谱
      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承
      精华日报
      女生真的有体香吗? 搓澡搓下来的泥,真的是泥吗? 关于死亡的5个真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02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