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葶吧 关注:8,328贴子:1,197,131

《醉花葶》——悼红——春梦--试讲(梦落\袭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6-30 15:26回复
    这一讲主要从警幻仙子的《春梦歌》和第五回的判词入手,这一讲概述判词,仙曲涉及的人物


    2楼2008-06-30 15:38
    回复
      2025-05-29 02:16:04
      广告
      来听课…


      4楼2008-07-01 11:20
      回复
        金陵12钗
        指《红楼梦》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黛钗合一)、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5楼2008-07-02 12:28
        回复
          判词: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6楼2008-07-02 12:28
          回复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都是传说中的猛兽。)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而迎春与孙绍祖只结婚一年,就被丈夫凌辱致死。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7楼2008-07-02 12:29
            回复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8楼2008-07-02 12:29
              回复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根据原文“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巧姐与板儿换柚子与佛手一幕,作者详写这一片段,极有可能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婚姻。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9楼2008-07-02 12:29
                回复
                  2025-05-29 02:10:04
                  广告
                  春梦歌 
                  警幻仙姑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赏析】: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10楼2008-07-02 12:32
                  回复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11楼2008-07-07 12:07
                    回复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金玉良缘”其实是封建社会关于婚姻的折射。宝钗和宝玉有着所谓的“门当户对”。而贾府的诸人考虑娶宝钗是因为她符合封建礼教。而其实“金玉良缘”是失败的婚姻。“金簪雪里埋”宝钗最终被冷落。金玉是失败的,毁了宝钗,毁了黛玉,也毁了宝玉。“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但是“木石姻缘”是冲破封建礼教的,注定会失败。“玉带林中挂”无论如何,黛玉、宝钗、宝玉注定是悲剧。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在空间里写了《红楼女儿花》系列,抄一篇上来】
                      任是无情也动人 雪白牡丹 
                      《红楼梦》不仅创造了“木石前盟”,还创造了“金玉良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佩带金锁的薛宝钗。

                      宝钗出身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回)的金陵薛家。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千金,哥哥薛蟠亦是“金陵一霸”(四回)。出身名门的宝钗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最完美的女性,也是一朵无情而高贵的牡丹花。

                      宝钗是“晶莹雪”的化身。她不图荣华富贵,住在芳草萋萋的蘅芜苑,,房间内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四十回)她不喜欢调脂弄粉,穿的是“一色半旧不新,看上去不觉奢华”(八回)的朴素衣服。宝钗还是一个无情的“冷美人”。王熙凤说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五十五回)。面对金钏儿跳井自杀的悲剧,袭人和王夫人都不免垂泪,而宝钗却说:“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三十二回)。面对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悲剧,“薛蟠自外而入,眼中尚有泪痕”,薛姨妈也“心甚叹息”,宝钗却“并不在意”(六十七回)。她内心的冷淡、冷漠甚至冷酷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宝钗虽无情,但动人之处也不少。她生得“肌骨莹润”,并且“举止娴雅”。贾母素喜她“稳重和平”,曾要凤姐给宝钗策划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要她点戏菜时,她就迎合贾母的爱好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物(二十二回)。金钏儿死后,宝钗不尽竭力安慰王夫人,还毫不忌讳地拿出自己的衣裳给金钏儿装裹(三十二回)。这样知书达理、兰心蕙质的少女在那时确实是百里挑一的。

                      宝钗虽然对宝玉有情,但她并非想嫁与宝玉、做宝二奶奶。在明知宝玉只爱黛玉的情况下,她宁愿葬送自己的青春和终生的幸福也不反抗。薛宝钗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控诉了封建社会。不管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都最终要陪葬在末世中。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警幻仙子是要启发宝玉醒悟,不要陷入爱情的纠葛,陷入“金玉良缘”、“木石姻缘”的纠葛中。她对宝玉有着很大的影响。


                      12楼2008-07-21 12:43
                      回复
                        清绫的作业;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宝玉、宝钗之间的所谓“金玉良姻”,却是癞僧、跛道专门为贾宝玉量身定制的姻缘,在书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扬的“出世”精神!木石姻缘,指的宝玉和黛玉的前世姻缘,在前世,宝玉是奇石,黛玉是仙草,二人能在一起是前世结下的姻缘.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欣赏的是木石因缘,拒斥的是金玉良缘,即宝钗与宝玉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受辱。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书),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邢岫烟幼时妙玉曾教其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就像是宝玉的经师.警幻仙子实际上是贾宝玉关于性爱的启蒙老师。她是宝玉情天止步的忠告者,更是他孽海丧身的挑逗者。


                        13楼2008-08-10 18:21
                        回复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
                          两者难以选择,对于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和落落大方的宝姐姐,我无话可说,也只能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林妹妹,你忽略人性的弱点,变近为远;宝姐姐,你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变远为近。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1.袭人最大的伪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装得冰清玉洁、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发生在她身上倒也罢了,她居然还“贼喊捉贼”,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谗害别人; 
                          2.第63回里她看见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宝玉身边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却指责芳官“不害羞”; 
                          3.第77回晴雯被赶走后,她一边对宝玉说以后还有机会叫晴雯上来,另一边却打点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见是不做晴雯能回来的打算了——如果这个也可以算作贤惠之一种,我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恩小惠会迷倒那么多人了; 
                          4.袭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后,“越发要尊重”,不在宝玉房里睡觉,这可是把危险留给别人了。 
                          袭人,觉得很伪善。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警幻仙子要宝玉入什么样正路? 警幻要宝玉入什么样正路,要悟出什么?
                          我想,就是冥冥之中为宝玉指点迷津的人。


                          14楼2008-08-31 11:32
                          回复
                            ID:月上烟
                            姓名:月烟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金玉良缘: 金者坚,玉者洁,情比金坚,玉成良缘,凡良辰佳景、美好姻缘之事皆作金玉良缘之说。《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前世注定的说法。为何称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为金玉良缘?这要和贾薛两府的内囊说起。在当时上层统治集团中,“金钱”是巩固“权势”的后盾,“权势”是捍卫“金钱”的前茅,缺一就难以确保自己的家族利益。“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给贾府带来“权势”的同时,使得贾府内囊亏空,这对于贾府是个大威胁。薛府本来是家私百万,又取了个“非常富贵”的儿媳,内囊越发殷实了,但门庭却越发萧条了,所以权势是薛府的主要奋斗目标,贾府需要利用薛府的“金钱”来巩固“权势”,薛府需利用贾府的“权势”来捍卫“金钱”,贾薛二府结亲,已不是一般的门当户对的问题,而是彼此相依为命的问题了。正是由于这种家世利益的需要,贾母之流才异口同声的赞成金玉良缘!我认为这无论对宝玉还是宝钗,都是一种悲哀。不能相爱的缘分,自然是要冷落了的,便应了“金簪雪里埋”。

                            木石姻缘:《红楼梦》表示宝玉和黛玉前生今世的缘分,林是木,宝玉为石,林妹妹要以一生眼泪还他的恩情,宝玉与黛玉大爱情,是全书的精华之一,两人情真意切,这样的浓浓烈烈,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给他们想要木石姻缘,最终一个别娶,一个香消玉殒,可是应了“玉带林中挂”,可惜了一对美好佳人。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烟年少时便爱黛玉,而今却独爱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出身城仕宦人家,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做为俗尼,她有她的世俗: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有人说这是洁癖,但佛家却不该这样嫌弃这些;做为女子她有她的脱俗:她自称是“槛外人”,飘然居着栊翠庵。妙玉性格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不禁让人远了几分,多了几分敬重之情。真是:
                            叹今生,一月老去半边冷,不解是否糊涂人?
                            愿来生,半春不惜两天成,纵是槛内亦梵铃!
                            冰雪冷,却欲作销魂!诗歌却,不待累玉笙!
                            真,真,真!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是宝玉的性爱启蒙老师,故事的串讲人之一,点一世情缘,评一生路途,随是虚幻,却十分重要,她的话可以帮助作者阐述,有重要的作用。


                            15楼2008-10-28 12:14
                            回复
                              2025-05-29 02:04:04
                              广告
                              ID: ____晚°
                              姓名:晚倾

                              1.结合判词谈谈“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连宝玉都说了,人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看来虽低廉,无法与金玉相比,可其中毕竟包含着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美丽前缘,又毕竟此生此世,宝黛二人又早已情投意合、

                              如此,便是比木石更低贱的姻缘,也因着真情,而格外珍重、
                              2.评价十二钗中的一个。 

                              黛玉:黛玉几乎成了古典文学形象中,“病弱”“忧郁”和“冰雪聪明”的代言。她纯净如水,又凛冽如冰。不似袭人宝钗城府之深,干干净净的真性情,纵是她的刻薄,也让人挑不出半分瑕疵、 且黛玉字里行间的那份如花凋月落的清丽哀婉,也是其神难仿,此世间独一人矣、 

                              3.你认为“警幻仙子”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许是故事的线索,也是最终可以揭开结局和前因后果的人罢、


                              16楼2008-11-14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