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云: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是道家大乘普度的体现。这句话和《北斗经》:仙道不断人之根本是异曲同工的。为什么大乘普度要涉及人道?而不是都成仙?道家注重一个词,叫[因缘际会]。这也是对事实的阐述,一切事情都不能强求。太上曰:为而不争,又曰:无为而无不为,何也?体天心,顺天道而为,不以有为名。是故无为。物有生老病死,众生有道性开发者,仙家苗裔种其心田。道心朗照,真性灌溉,道性生根发芽为可度者。太上曰:道生之,德蓄之。既秉道德真性,则为仙家种民,可为后世种子。度之虽为,不名有为,天道自然而已。又有才脱畜生之道,智慧不足,愚昧无知之者,不当度之,当不断人之根本。唯愿如《北斗经》云:世世为人,不断人之根本,三生常为男子身,富贵聪明。此时则天时渐至,可以度之。道家大乘普度是以无为而无不为作为指导思想,落实以为而不争,秉持动善时的睿智。这就是道家大乘普度之奥义。太上曰:天人同其愿,飘渺入大乘。唯愿诸天及人道同有大乘之愿,九玄七祖俱获超升。现在再回到一切根本《三皈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众生都超脱,不入轮回,侍奉天尊大道之前。这不就是大乘普度?道家大乘普度的经义充斥在很多地方,日用之而不知,我们需要去学习和理解,对三洞经教信受奉行,不要听到大乘普度就以为是佛教的专利。第一是信,不信都是空谈。第二是受,经授我受,师徒授受,受的是道德奥义。道,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德为道之表。奥义以经载传承,第三是奉,奉则奉佩,如君子佩剑,道者奉佩道德之理义戒法。第四是行,行则行持,或曰修持,践行、修证耳,以趋圆满,可证仙道。仙道不虚,自古以来,白日飞升之祖师或名于世,或不名于世。我等玄门末学(后学)弟子应当精进修证,克己圆满。大众共勉。祝愿大众,修真有份,进道无魔。借此冬至朝元节,弘扬元始天尊大乘普度思想,感怀天尊大慈大悲。
至心称念:高上虚皇道君元始至尊。
三天门下北极天心法教第三十一代嗣教弟子朱三熜记
至心称念:高上虚皇道君元始至尊。
三天门下北极天心法教第三十一代嗣教弟子朱三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