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7,292贴子:1,355,935
  • 24回复贴,共1

关于传货币均衡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了点货币均衡新说,确实有个问题,按照商品经济理论的观点,货币数量与商品总额的不均衡导致的通货膨胀,紧缩,进而导致了经济危机,然而在计划经济形态下商品总额的计划生产与货币的计划发行似乎完全规避了这种不均衡,理论上计划经济不会出现经济危机,那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优劣怎么选择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20 19:49回复
    总体来说是供需问题。不是由单一的经济结构而产生的。计划经济在需求上进行膨胀,商品经济在供应上不断膨胀。比如计划生产按人均所需的物资,由于选择使用的种类和支付能力不同而产生差别,由环境的意识决定。饼干和馒头的选择,而造成一些资本膨胀,而逐渐的一些类别产品出现过剩。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调节。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根据需求特性而出现的,由于供应的不断增加,而造成生产的过剩。而导致收入的停滞下降,而出现通缩。计划经济不是科学的经济,而市场的自由模式也不科学。计划经济的实施有赖于国家机器。而市场经济是不断的升级和细分经济结构。细分经济结构是把各种行业的依从都进行细致的分离。就是将行业的占有率调低。但是这样的结果也存在供需的不平衡问题。而增加成本,降低在自由条件下的竞争。所以科学的经济模式是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坎。如何从现行中找到道路呢?就必须从自由状态下找到平衡。一个是供,一个是需。从需求中找到合理的答案。需求包含了能力与欲望,而能力来自于供应。欲望来自于环境。比如产业的服务来自全体人类,那么总数的产出资本和人类的收入资本是有一定关系的。有一个剥削的数值代表通缩量,它是不断积累的。可以根据速度而预知危机到来。当总产出资本与总收入资本(是总效益减去剥削的份值)为一半时,那么循环的次数将减半,而可以增加透支额度来支付。因为在需求中的能力只有支付一半的能力。而这样在第二个周期内将积累为一。一半的透支可以在下一个循环内填补,而总体的需求能力在这个循环是供需平衡的,而下一个循环如此的终结。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循环内的能力计算,是收入到产品所能遍及人数的单件占百分之七十五。这是透支模式。比如一个馒头当支出百分之二的份数给工人,那么得到一个馒头就需要卖给五十个人。而这个份数是五十分之一,那么可以得到他与可调控平均收入的差距。以总收入资本除以总人数得到差距。肯定是有高低差别的。所以从靠拢到政治经济治理。是制度规则下的调控,一个不同消费地区存在差异。把从吃穿住用行都总和里面而得到的收入平均数值。再根据惯用的金融透支手段去平衡平均下的剩余。可以得到宏观金融调控。而根据差距来补足差距过大的支付能力,通过经济调节使他们平衡。比如差距过大不能在金融方面调节,则可以通过产业的升级,缩减职工,而把小企业变微。比如蒸馒头,行业多,一般没有用工需求。小企业是市场不足而出现的支付能力不足,而以手工等聚集的生产也是由小变微的一种体现。由代购方作通过外招按数量和质量的单只来付资金。那么从集约向聚集劳动的转移。除社保及基本工资的付出更加节省成本。当初的糊火柴盒就是这样的。从而增加了部分的额外和保障收入,额外是要远低于职业的。而职业同时可以接很多制品。现在是有文化与半文盲的混杂劳动,可以由有文化的教授没有文化的。所以质过两关,第一接单员,第二厂家。所以有很多的企业需要重新的考虑。当都靠拢于平均收入时那么金融的调控才真正的展示出强大作用。这同样也是一个供需。创新是最具前沿的方式,最先起于资产阶级的需求。而逐步的被平均化。所以首先是前卫,然后是便利。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不能再增加,所以首先是富有者。换句话增加职业就业而从富有者共同享受利益。而后才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比如手机,以前是奢侈品,而后是普用。再是工业事业的困难解决路线,以从支出结余和所需的生命和安全去生产物件为方向,那么路线就十分的明确了!当金融和收入分割很严重时,金融是乏力的。因为存在后续的问题,而造成次贷危机。积累是双向的,只有将供需调节平衡,才能真正的找到路。比如今天赚了十元,吃饱用十五元,那么就得借五元,而第二天就积累为负十元,但是可以给定一个价值的路线,可以支付的能力。假如第一天不吃饭,那么结余是十元,这样可以维持两天的支付能力,也就是当每天能多出自己所劳动的范围为每天十三元,就差不多能维系吃饭问题了,借十元可以维持五天,而五天则仍有增速,那么是可以偿还的。一个增速的周期量就是可以贷出量。这也是西方的投资理念。直到可以完成自足。所以存在上限。过度膨胀理念是不正确的。现在只能说资本家太贪婪。当维系一个国家和一个全球地区的供应,而支出的用工成本是一成不变的。这最能说清。标准不是那么好建立的,在现在的环境下,完成市场内的能力是金融在收入增速的推动下进行的。脱离了就存在风险。我所理解的现行下道路,待续!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12-21 01:10
    收起回复
      @江家的2货 @可可诗宝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21 09:17
      回复
        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都是社会需要的总产出最大可能的扩张,所以只要能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手段就该用,怎么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2-21 09:48
        收起回复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M)=待销售商品数量(Q)×单位商品价格(P))/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V)。这公式很简单,可实际上等号右边几个变量都是非独立的。。。所以根本没法精确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21 1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