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 " 合适的 " 劳动力,要培养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建议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12 月 2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 " 合适的 " 劳动力,总量充足、结构性短缺还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
报告认为,劳动人口中的 "4050" 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环境依然比较脆弱,未来仍然是就业政策的重点帮扶群体。
在就业政策制定上,报告认为,政府着重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增加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或者让高学历者屈就于低端的就业岗位,而是考虑应该如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充分利用和消化吸收现有的劳动力资源。
报告建议,从供给端看,既要培养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也需要为已离开学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因此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从需求端看,应关注到就业创造的模式变化,过去吸纳就业主要依靠制造业企业的规模扩张,但随着中国进入新常态,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将是就业创造的主体。扶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它们在社保缴费、员工招聘和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能更好地发挥这些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提高就业质量和市场需求弹性。
12 月 2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 " 合适的 " 劳动力,总量充足、结构性短缺还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
报告认为,劳动人口中的 "4050" 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环境依然比较脆弱,未来仍然是就业政策的重点帮扶群体。
在就业政策制定上,报告认为,政府着重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增加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或者让高学历者屈就于低端的就业岗位,而是考虑应该如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充分利用和消化吸收现有的劳动力资源。
报告建议,从供给端看,既要培养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也需要为已离开学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因此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从需求端看,应关注到就业创造的模式变化,过去吸纳就业主要依靠制造业企业的规模扩张,但随着中国进入新常态,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将是就业创造的主体。扶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它们在社保缴费、员工招聘和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能更好地发挥这些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提高就业质量和市场需求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