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地区参加评估的241家中心受的伤可不小啊,刀刀暴击!
评估不就是为了检查中心做的好不好,专不专业,ZF这钱花的值不值,现在这TM都搞成什么玩意了啊!
1、重新招投标与评估结果无关。中心的社工觉得要招评估了要招标了,得把服务做好啊,得把材料做好啊,这样就不会丢标了。真天真!招投标跟你做得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招投标,几十家上百家的大佬来写标书,其实标书差距不大的,都有套路了,那招投标看啥?看成绩?今年龙岗45家中心15号才开始交材料评估,尼玛14号招投标的结果就出来了!草,那还评估个屁啊,这尼塌玛,意味着不管你做得好还是不好,两年三年一到期,该滚还得滚。那招投标到底看啥?看人脉,你机构BOSS跟LD关系好,这标给你了,关系不好,那就后面排队去,就这么简单。
2、今年评估交电子档材料。无纸化,方便传输和整理,诶~听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啊,一整起来,脸都青了,草,电子材料还不是得纸制材料扫描了,多少材料要扫描啊,最少的3~4G,听到多的12G......泥煤啊!你还不如直接来看纸制材料了。电子版....这下好了,评估彻彻底底变成了材料大作战,谁家材料做得好谁家就高分,反正10%的几率对吧,也不实地检查,也不拜访服务对象......材料做得好,奖金少不了。
3、抽查。抽查,看起来有进步了啊,香港的中心都是三年评估一次的,而且还是抽查。当然,跟香港成熟的社会工作服务没法比,毕竟我们还小,抽着打着才不长歪了,一年一查也算接受和理解吧。现在玩抽查,难道要跟香港接轨了?10家以内的机构抽1家中心实地评估,10-20的抽2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妥。关键是,这TM你抽查的时候要人家陪着啊。A机构10家中心,抽查1家,时间在X,地点在Y,到时候10家中心拿材料在X时间到Y地点去,再抽,对,你没看错,你们全部人拿资料过来,我抽到谁就谁!这NTM能换个高效率的办法么?你直接抽了哪家,去看他家的资料不就行了么,要人家陪着干嘛啊?皇帝翻牌还不需要嫔妃排队呢,+++++++!
4、中心自评。乍看起来也还行,中心起码有个自我感觉吧,评估中心的分数跟你自评的对比一下,看看差在哪里。不对比还好,一对比就坏了,坏在哪?坏在偏差率........两个人打分自然分数不一样啊,有偏差是肯定的,评估中心就想了个点子,来体现一下这个偏差率的存在感。社区服务中心自评偏离率=1-自评分数/审定分数,即 D=1-S/V,偏离率( D)分为正偏离,即 D>1;负偏离,即 D<1;不偏离 D=1,正常偏离范围: 0%-5%,
0%≦D≦5% 以审定分数为准,不另行扣分
5%<D≦8%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0 分
8%<D≦10%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5 分
10%<D≦13%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25 分
13%<D≦15%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40 分
15%<D≦20%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60 分
20%<D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00 分
意味着你自评的必须跟评估中心的分数高度一致,不能相差50分以上,不然就会被扣分。这可是1000分的评估啊大哥!!!而且你评估中心的人是专业评估的,哪里少资料哪里该扣分你们都比我们清楚,我们认为做得好的你觉得不好又少分了,50分的差额可是分分钟就不够用了啊!!!用专业评断的分数跟非专业的分数去作对比有意义吗?感情奥运会比赛不仅要看裁判的分数,也要看观众给的分数教练给的分数?
这个偏差率的问题,我跟众多社工和督导讨论过很久很多次,结果就是,没卵用!对社工本人没卵用,对中心没卵用,对机构没卵用,对行业也没卵用。对评估中心有卵用吗?其实没卵用,自评分数又不是最终的分数,还是得看你评估中心给了多少分,不高兴了还得扣,这TM有个JB用啊,无非就是让你评估中心笑话参评的中心是自信心爆棚竟然敢给自己打这么高分,还是自卑到极致或是不懂欣赏给自己这么点分,FXXK!
5、这次同时参评有241家中心。。。。。同时。。。。。你评估中心有几个人啊,也难怪要搞抽查了,241家中心在一个月内确实评估不完。问题在哪?问题在于,并不是241家中心都是全部在12月到期的啊,有些中心7月到期,有些8月有些9月10月3月4月,中心到期的时候你不评估,全部堆到年底是几个意思啊? 你安安稳稳谁家到期就去谁家评,把评估任务全年摊开来不是轻松很多么,要抽查还是实地评估还是不是你高兴怎么办就这么办,全部堆到年底,中心跨年资料不好整,你评估中心的员工也要累个吐血啊。
6、今年的评估,唯一的亮点就是有奖金了
900≤x≤1000 A+
850≤x<900 A
800≤x<850 A-
750≤x<800 B+
13700≤x<750 B
600≤x<700 B-
x<600 C
A+8万,什么3.5万什么什么。。。唯一的亮点,真的,搞点钱给社工补补脑子也是好的,哦,评估中心的也补一下吧
评估不就是为了检查中心做的好不好,专不专业,ZF这钱花的值不值,现在这TM都搞成什么玩意了啊!
1、重新招投标与评估结果无关。中心的社工觉得要招评估了要招标了,得把服务做好啊,得把材料做好啊,这样就不会丢标了。真天真!招投标跟你做得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招投标,几十家上百家的大佬来写标书,其实标书差距不大的,都有套路了,那招投标看啥?看成绩?今年龙岗45家中心15号才开始交材料评估,尼玛14号招投标的结果就出来了!草,那还评估个屁啊,这尼塌玛,意味着不管你做得好还是不好,两年三年一到期,该滚还得滚。那招投标到底看啥?看人脉,你机构BOSS跟LD关系好,这标给你了,关系不好,那就后面排队去,就这么简单。
2、今年评估交电子档材料。无纸化,方便传输和整理,诶~听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啊,一整起来,脸都青了,草,电子材料还不是得纸制材料扫描了,多少材料要扫描啊,最少的3~4G,听到多的12G......泥煤啊!你还不如直接来看纸制材料了。电子版....这下好了,评估彻彻底底变成了材料大作战,谁家材料做得好谁家就高分,反正10%的几率对吧,也不实地检查,也不拜访服务对象......材料做得好,奖金少不了。
3、抽查。抽查,看起来有进步了啊,香港的中心都是三年评估一次的,而且还是抽查。当然,跟香港成熟的社会工作服务没法比,毕竟我们还小,抽着打着才不长歪了,一年一查也算接受和理解吧。现在玩抽查,难道要跟香港接轨了?10家以内的机构抽1家中心实地评估,10-20的抽2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妥。关键是,这TM你抽查的时候要人家陪着啊。A机构10家中心,抽查1家,时间在X,地点在Y,到时候10家中心拿材料在X时间到Y地点去,再抽,对,你没看错,你们全部人拿资料过来,我抽到谁就谁!这NTM能换个高效率的办法么?你直接抽了哪家,去看他家的资料不就行了么,要人家陪着干嘛啊?皇帝翻牌还不需要嫔妃排队呢,+++++++!
4、中心自评。乍看起来也还行,中心起码有个自我感觉吧,评估中心的分数跟你自评的对比一下,看看差在哪里。不对比还好,一对比就坏了,坏在哪?坏在偏差率........两个人打分自然分数不一样啊,有偏差是肯定的,评估中心就想了个点子,来体现一下这个偏差率的存在感。社区服务中心自评偏离率=1-自评分数/审定分数,即 D=1-S/V,偏离率( D)分为正偏离,即 D>1;负偏离,即 D<1;不偏离 D=1,正常偏离范围: 0%-5%,
0%≦D≦5% 以审定分数为准,不另行扣分
5%<D≦8%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0 分
8%<D≦10%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5 分
10%<D≦13%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25 分
13%<D≦15%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40 分
15%<D≦20%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60 分
20%<D 以审定分数为准,并另扣 100 分
意味着你自评的必须跟评估中心的分数高度一致,不能相差50分以上,不然就会被扣分。这可是1000分的评估啊大哥!!!而且你评估中心的人是专业评估的,哪里少资料哪里该扣分你们都比我们清楚,我们认为做得好的你觉得不好又少分了,50分的差额可是分分钟就不够用了啊!!!用专业评断的分数跟非专业的分数去作对比有意义吗?感情奥运会比赛不仅要看裁判的分数,也要看观众给的分数教练给的分数?
这个偏差率的问题,我跟众多社工和督导讨论过很久很多次,结果就是,没卵用!对社工本人没卵用,对中心没卵用,对机构没卵用,对行业也没卵用。对评估中心有卵用吗?其实没卵用,自评分数又不是最终的分数,还是得看你评估中心给了多少分,不高兴了还得扣,这TM有个JB用啊,无非就是让你评估中心笑话参评的中心是自信心爆棚竟然敢给自己打这么高分,还是自卑到极致或是不懂欣赏给自己这么点分,FXXK!
5、这次同时参评有241家中心。。。。。同时。。。。。你评估中心有几个人啊,也难怪要搞抽查了,241家中心在一个月内确实评估不完。问题在哪?问题在于,并不是241家中心都是全部在12月到期的啊,有些中心7月到期,有些8月有些9月10月3月4月,中心到期的时候你不评估,全部堆到年底是几个意思啊? 你安安稳稳谁家到期就去谁家评,把评估任务全年摊开来不是轻松很多么,要抽查还是实地评估还是不是你高兴怎么办就这么办,全部堆到年底,中心跨年资料不好整,你评估中心的员工也要累个吐血啊。
6、今年的评估,唯一的亮点就是有奖金了
900≤x≤1000 A+
850≤x<900 A
800≤x<850 A-
750≤x<800 B+
13700≤x<750 B
600≤x<700 B-
x<600 C
A+8万,什么3.5万什么什么。。。唯一的亮点,真的,搞点钱给社工补补脑子也是好的,哦,评估中心的也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