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421贴子:421,511

【求解】关于苏轼对诸葛的评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周瑜吧点进了一个略有争议性的帖子,看到了一个层主的回复…
还是2楼放图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2-15 10:38回复
    2楼是原帖层主的回复,我先度娘了一下…然后这首诗题目是《诸葛武侯画像赞》,说实话我听到题目感觉怪怪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2-15 10:40
    回复
      2025-07-15 02:47:01
      广告
      关于这首诗我知之甚少,度娘给的答案模棱两可…读书少的忧桑233333
      有个博主的博客里提到武侯祠这首词曾展出orz…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2-15 10:44
      回复
        在宿舍的楼主查阅了手中为数不多的关于苏轼的书籍,并没有查找到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2-15 10:47
        回复
          其实看的苏轼词不算少,而且大抵对文风也多少有点感悟,感觉这首诗用词包括诗名相对赤壁怀古都差好多…而且之前的层主却说这首诗比描写周瑜那首表达的敬仰更重,感觉很矛盾,暂时又查阅不到任何信息,所以想问这首诗真的是苏轼所出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2-15 10:50
          收起回复
            求大神解答ww!!【我回去多…读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2-15 10:52
            回复
              据我所知诗词方面并没有提到诸葛亮,散文称赞韩愈是最为突出的。我认为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话的太厉害了,而宋代的苏轼能看到的只有三国志和史书比较真实的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2-17 01:09
              收起回复
                吹过也黑过 ,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的评价也会改变的吧。
                《诸葛亮论 》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 为之用。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诸。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隆中》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八阵碛》 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踪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逝。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从汉道衰,蜂起尽豪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日英气折。
                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无题》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斗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诸葛武侯画像赞》 苏轼
                密如鬼神,疾若风雷。
                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前后应会,左右指挥。
                移五行之性,交四时之令。
                人也?神也?仙也?
                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IP属地:贵州9楼2015-12-17 11:33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41:01
                  广告


                  11楼2015-12-21 21:59
                  收起回复
                    我也感觉不像苏轼写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2-22 00:25
                    收起回复
                      《诸葛亮论》的评价可没有那么高啊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22 16:03
                      收起回复
                        我不知道诸葛亮有多厉害,但知道蜀国的李密在亡国后评价诸葛说的话凡人听不懂,所以必须多说一下,详见李密传,司马懿评价诸葛奇才,我不知道诸葛有多厉害,但起码,在当时没人黑他,黑他的永远是后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2-27 14:11
                        收起回复
                          早岁那知世事艰。
                          少年不识愁滋味。


                          16楼2016-01-05 22:01
                          收起回复
                            东坡早期和晚期对孔明的态度其实是有差异的,不过古代文人写一篇文章引用一个人物也不一定代表崇敬这个人物,更多是借其抒发自己的情怀,只能说孔明身上有很多特点是让古代文人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吧(我挺喜欢孔明的说)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6-01-05 22:16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35:01
                              广告
                              果然木有记错,阿斐吧的吧主……眼熟楼主……其实吧,苏子喜不喜欢孔明这重要吗?毕竟不是一个思想层面,一个时代,不同的利益。纵然苏子也可以说是政治家。可是历史无非对错,苏子喜不喜欢孔明是他的事情。问这个到不如去探究一下苏子和半山之间的各种各种π_π,一向不喜欢去探讨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喜不喜欢各种的问题。喜不喜欢也仅仅代表他们二人。如果说苏子不喜欢孔明,你不会说因为苏子不喜欢也不喜欢孔明。毕竟都是自己的事。好吧,我有点啰嗦(个人意见(-.-))
                               终是为那身江南烟雨负了天下,荣华过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江南有君,其名从嘉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1-05 22: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