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这是一个讲述咏春拳北上扬名失败的故事。一般人们了解咏春拳,是从咏春拳的成功开始,从李小龙、叶问这些武学名家以及当世电影开始。八年前《叶问》一战扬名,讲咏春拳的故事自此层出不穷(或者因为自此之前这类故事大多并不被人非常特别的关注)。咏春在国人心中的具象原本就是成功的,是名扬四海的。
作为一个讲述“失败”的故事,《师父》讲故事的技巧性很强。
《师父》的情节安排的非常小说化,但不是《倭寇的踪迹》那种趋近散文的小说化,如果说《倭寇的踪迹》是散文,《师父》是一篇真正的小说。短篇小说难写就在此,由于篇幅限制,情节常常会被舍弃或者用简略的虚笔带过。
电影《师父》在较短的篇幅里容纳了大量的信息,剧情虽不复杂,但信息量足够大,大量不属于情节的信息就像小说中的闲笔,非常自然的涌现。这样的笔法是很受人尊敬的,很容易写不好,非常需要功力。于我看来,这部电影正是由大量“闲笔”一样的情节组成,主剧情并不那么鲜明。这正是《师父》本身最大的特色。这样安排,无谓好不好,至少我认为用在这个故事里恰到好处。毕竟这是一个讲“失败”的故事,为了把故事讲的不流俗于仓皇,或者塑造一个失败英雄,创作者本身要很懂得讲故事。
《师父》的节奏也非常的紧凑。很多人认为前面半段很多情节是可以砍掉的,事实上我反倒认为很多情节很有必要存在。看过小说后觉得,小说中情节太破碎,前面节奏松散,后面又突然而起,紧张的部分显示的并不好,读起来略生硬。但是看到完整的电影后觉得,没错,就应该是这个节奏。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讲几天里某个地方发生了一个什么事的故事。
这是几年,是很紧张的几年。主人公乃至配角本身的境遇、心态、情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在的势力交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部电影不是只讲天津一地,武行一行,打个比方,在写故事的人眼里,这叫故事发展的外部环境,环境对故事的决定性不言而喻。节奏松散还是紧凑,都是由情节决定的,情节如此,节奏应当如此。
《师父》的故事讲述方法很有意思,它是填充式的,不是散文诗,也不是八股文,不抛去故事讲美感讲人物,亦不为讲故事辜负人物,真正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相辅相成,这也是我认为《师父》的故事非常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