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噼啪啪……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由州城街道移民村解河口村县派第一书记梁兆磊及其所在单位县国土资源局投资15.1万元建设的村级公路建成通车,总长560米。据了解,州城移民社区将在后期建设四个产业项目,其中之一的百亩特色种植园将落户于解河口村,该项目预算投资300万元,建设高标准种植大棚10个,能带动周边村近150人就业。而此条村级公路的建成将为该产业项目的顺利开工提供便利。
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是一项造福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州城街道就把湖韵苑社区建设放在一切项目的首位,力争倾街道之力,抓好该项目。湖韵苑社区项目共安置沿湖七个村(马口、孟庄、王庄、张楼、王楼东、王楼西、解河口),涉及751户、2373人,拆旧面积317.77亩,社区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09599㎡,楼房45幢,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25249㎡,整个项目要求在2016年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回迁安置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时间不可谓不紧。自工程实施以来,七名沿湖七村县派第一书记在街道党工委政府的领导下,牢记使命、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助推移民避险解困工作深入开展。
州城街道沿湖七村基本都为经济空壳村,集体收入很少,村容村貌相对较差。在今年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王庄村拿不出打扫卫生的工时费,其他村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县纪委派驻王庄村第一书记栗文华积极与其他6位县派第一书记取得联系,交流思想,共同商讨对策,最终通过向派出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1万元,为村里解决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启动资金问题。在社区建设中,为切实解决沿湖七村孤寡老人的入住问题,街道党工委决定建设32套老年公寓,栗文华及其他第一书记积极配合街道工作,争取扶持资金16万元,为这32套老年公寓每户购置一套沙发一台彩电。
县国土局派驻解河口村第一书记梁兆磊从进村第一天起,就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他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制订工作计划,克服工作困难,以极大的热情推动湖韵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在他得知移民社区四个产业项目之一的百亩特色种植园将落户于解河口村后,他积极向局党委汇报争取扶持资金15.1万元,在解河口村建成一条长约560米的公路,为特色种植园项目的顺利开工提供了便利。面对该村村两委成员几年拿不到一分钱工资的实际情况,梁兆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又积极协调争取了5万元办公费用用于发放村两委成员工资。
深入群众解民忧,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首批拆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协派驻马口村第一书记张广波早出晚归,走村入户,积极向村民宣传政策,通过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马口村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一户村民经济困难,性格执拗,一直拒绝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同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到深夜,说道理讲政策,帮着算明白经济账,动员其亲属帮着解决困难,并答应到搬新房时一定会给予帮助,张广波的努力最终打动了这户群众,35户拆迁协议当天全部完成。签协议书时,这户村民说:“不是不想签协议,只是对经济条件有顾虑,张书记帮我们算明白了账,还做工作让大伙帮助我,还有什么担心的……”
县移民局派驻孟庄村第一书记陈浩是七位第一书记中年纪最小的,但面对工作,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孟庄村首批需拆迁安置10户村民,有一户村民家中老人喷门癌晚期,听说房屋要拆迁,从医院回到家里,坚持要在老房子里过个中秋节,可是工程进度要求中秋节前房屋必须拆掉,工作一度陷入停顿。面对这种情况,陈浩一边积极与老人的儿女、亲戚对其进行心理安抚,一边同村里一起为老人在牌坊村幼儿园租到了一处房子,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在搬迁过程中,陈浩还协调车辆帮助搬迁,让老人顺利搬入新租住的房子。
移民社区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拼的是体力、脑力,靠的是毅力。面对纷繁芜杂的工作,县检察院派驻王楼东村第一书记赵庆勇、县公用事业局派驻王楼西村第一书记井梦以及县农机局派驻张楼村第一书记尹成军从来没想到过退缩。他们三人所在的村目前还未开始拆迁工作,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忙得是黑白连轴转,入户走访倾听民意、宣传拆迁政策、解决群众困难……一桩桩、一件件,每天都是忙不完的工作,可是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多小,他们三人都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几个月不回一次家更是常有的事。
谁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谁就能把百姓的心聚一起,点亮百姓的生活,赢得群众的认可。州城街道七位县派第一书记脚踏实地,真心为民,不说空话、废话,他们怀着一颗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谋好事、办实事、解民困,最终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是一项造福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州城街道就把湖韵苑社区建设放在一切项目的首位,力争倾街道之力,抓好该项目。湖韵苑社区项目共安置沿湖七个村(马口、孟庄、王庄、张楼、王楼东、王楼西、解河口),涉及751户、2373人,拆旧面积317.77亩,社区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09599㎡,楼房45幢,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25249㎡,整个项目要求在2016年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回迁安置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时间不可谓不紧。自工程实施以来,七名沿湖七村县派第一书记在街道党工委政府的领导下,牢记使命、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助推移民避险解困工作深入开展。
州城街道沿湖七村基本都为经济空壳村,集体收入很少,村容村貌相对较差。在今年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王庄村拿不出打扫卫生的工时费,其他村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县纪委派驻王庄村第一书记栗文华积极与其他6位县派第一书记取得联系,交流思想,共同商讨对策,最终通过向派出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1万元,为村里解决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启动资金问题。在社区建设中,为切实解决沿湖七村孤寡老人的入住问题,街道党工委决定建设32套老年公寓,栗文华及其他第一书记积极配合街道工作,争取扶持资金16万元,为这32套老年公寓每户购置一套沙发一台彩电。
县国土局派驻解河口村第一书记梁兆磊从进村第一天起,就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他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制订工作计划,克服工作困难,以极大的热情推动湖韵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在他得知移民社区四个产业项目之一的百亩特色种植园将落户于解河口村后,他积极向局党委汇报争取扶持资金15.1万元,在解河口村建成一条长约560米的公路,为特色种植园项目的顺利开工提供了便利。面对该村村两委成员几年拿不到一分钱工资的实际情况,梁兆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又积极协调争取了5万元办公费用用于发放村两委成员工资。
深入群众解民忧,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首批拆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协派驻马口村第一书记张广波早出晚归,走村入户,积极向村民宣传政策,通过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马口村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一户村民经济困难,性格执拗,一直拒绝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同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到深夜,说道理讲政策,帮着算明白经济账,动员其亲属帮着解决困难,并答应到搬新房时一定会给予帮助,张广波的努力最终打动了这户群众,35户拆迁协议当天全部完成。签协议书时,这户村民说:“不是不想签协议,只是对经济条件有顾虑,张书记帮我们算明白了账,还做工作让大伙帮助我,还有什么担心的……”
县移民局派驻孟庄村第一书记陈浩是七位第一书记中年纪最小的,但面对工作,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孟庄村首批需拆迁安置10户村民,有一户村民家中老人喷门癌晚期,听说房屋要拆迁,从医院回到家里,坚持要在老房子里过个中秋节,可是工程进度要求中秋节前房屋必须拆掉,工作一度陷入停顿。面对这种情况,陈浩一边积极与老人的儿女、亲戚对其进行心理安抚,一边同村里一起为老人在牌坊村幼儿园租到了一处房子,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在搬迁过程中,陈浩还协调车辆帮助搬迁,让老人顺利搬入新租住的房子。
移民社区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拼的是体力、脑力,靠的是毅力。面对纷繁芜杂的工作,县检察院派驻王楼东村第一书记赵庆勇、县公用事业局派驻王楼西村第一书记井梦以及县农机局派驻张楼村第一书记尹成军从来没想到过退缩。他们三人所在的村目前还未开始拆迁工作,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忙得是黑白连轴转,入户走访倾听民意、宣传拆迁政策、解决群众困难……一桩桩、一件件,每天都是忙不完的工作,可是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多小,他们三人都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几个月不回一次家更是常有的事。
谁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谁就能把百姓的心聚一起,点亮百姓的生活,赢得群众的认可。州城街道七位县派第一书记脚踏实地,真心为民,不说空话、废话,他们怀着一颗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谋好事、办实事、解民困,最终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