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品堂吧 关注:42贴子:835

一粉抵十黑,正观诸葛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总看见一个人被夸后来发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一横心走极端决定质疑这个人的一切”。
许多人对许多事,都经历过类似心情。大多是小时候深信不疑、稍年长后心生疑窦,最后悍然转向。这种逆反心态,基于逆反心理,外加深感被欺骗后的补偿心理,很容易让一个形象,从被高估转而到被低估。通俗些讲,叫做一粉顶十黑。
比如现下,诸葛亮,即是如此。


1楼2015-12-12 19:33回复
    传统的民间诸葛亮形象,基本由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辅以各类民间传说。大体上,诸葛亮总是羽扇纶巾,仙风道骨,呼风唤雨,足智多谋,老成持重。京剧里,周瑜总是年少英俊,诸葛亮总是一把胡子,很少人在意:周瑜比诸葛亮还大了六岁。大体上,传统的诸葛亮,是民间概念里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风范。鲁迅先生总结过,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可惜,罗贯中不是个好拥趸。夸人也夸跑偏。这不,一粉顶十黑了。


    2楼2015-12-12 19: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等这一代人接触过一些正史,发现诸葛亮并没有火烧博望、水淹白河、火烧藤甲兵、草船借箭、借东风,发现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翻云覆雨算阴阳尽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绪。读书大略而过的,很容易握住陈寿的两句话做文章,曰: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噢!原来诸葛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啊!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呀!都明说诸葛亮不擅长应变将略了!!
      于是,罗贯中苦心经营的妖道诸葛亮形象,基本垮台了。


      3楼2015-12-12 19:34
      回复
        但是,等一下: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的一个事:诸葛亮不是个老成持重的小老头儿。
        陈寿说,诸葛亮身长八尺。汉尺一尺合23公分,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伟岸。三国时,大家并不那么高,《三国志》里,连太史慈七尺七寸约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诸葛亮在当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高而且帅,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仅论描述,还未必胜过诸葛亮。


        4楼2015-12-12 19:34
        回复
          这个高而又帅、家世还颇有背景——诸葛亮祖上诸葛丰当过司隶校尉,叔叔诸葛玄领过豫章太守——的山东男子,二十七岁上遇到了刘备,然后送出《隆中对》。话说,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一个二十七岁、从没参加过工作、手握互联网、可以搜索各类信息的男生,开着PPT,给老板做预言,规划二十年后天下局势,只要能中个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足以让股评家们羞杀;而当日,刘备面对的,是这么个演示:
          那年刘备四十六岁,已经跟过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到处得人心,但到处不顺利。他对面是一个二十七岁,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作经验,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东青年,在跟他说: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应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刘备当时,一定觉得很玄幻吧?身为刘表手下客将,一个省级军阀的跟班,听一个青年跟他谈论如何分割天下?


          5楼2015-12-12 19:35
          回复
            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大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都提出过西取巴蜀,统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论战略的宏伟程度,这几位的想法,都不下诸葛亮的隆中对。问题在于: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如果不是孙权和吕蒙背弃盟约偷袭荆州,诸葛亮简直像个预言家。在看着诸葛亮的构思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时刻,刘备会不会偶尔一迷糊,觉得诸葛亮是穿越来的?


            6楼2015-12-12 19:36
            回复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的一个事: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刘备的思维方式。
              就在刘备当阳败北时,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孙权结盟,共击曹操。此后诸葛亮渡江与孙权结盟,赤壁一战成功。很少有人思考过:如果诸葛亮不在,刘备会怎样?依照刘备一贯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孙权,成为孙权的客将——一如此前,他依附刘表、袁绍、曹操们一样。
              而在拥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第一次,试图主动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然后,他的天下,才真正逐步开启。


              7楼2015-12-12 19:36
              回复
                罗贯中从来没能说好的一个事:诸葛亮,是个贤相。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这些前代神话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的。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奇怪吗?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执法松泛招人爱,不难;执法严格,还能招人民热爱,这才是神话。
                ——换句话说,诸葛丞相,其实是诸葛青天大老爷啊。


                8楼2015-12-12 19: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诸葛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完美的,这一点,罗贯中也很少说及。
                  诸葛亮曾跟后主说过,他的财产,合计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他自己死的时候,不会留下多余财产。到他故世时,确实如此。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后朝廷看着没法子了,立起庙来,于是香烟鼎盛,真是有十里长街祭丞相的意思。诸葛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颂周公召公一样,把他当圣人看待。


                  9楼2015-12-12 19:37
                  回复
                    最后,终于得说到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了。
                    一向对诸葛亮的争议,总觉得正史中的他,没有如《三国演义》那么神出鬼没,尤其是陈寿这两句话: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嗯,诸葛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嗯,诸葛亮不擅长应变。
                    但是……等一下。


                    11楼2015-12-12 19:38
                    回复
                      陈寿说诸葛亮长于治戎,治戎者,整饬军队是也。史书说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这几句,基本就是《孙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严整,不扰百姓,岳飞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至于他的屯营布阵,更是杰出,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
                      治军有法,统御有方,不过如此。


                      12楼2015-12-12 19:38
                      回复
                        三国时,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人口,曹魏超过四百万,蜀汉灭亡时三十八户,九十七万。吴国大鸿胪张俨的说法是: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万之数;曹魏的地界,十倍于蜀汉。结果是?
                        诸葛亮北伐,得到三郡响应,马谡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败北,诸葛亮退兵。
                        诸葛亮攻陈仓,粮少退兵。魏国追击,王双被斩。
                        诸葛亮派陈式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从此这两处半永久归于蜀汉统辖。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亲自督率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来战,诸葛亮退兵,张郃追击,被射杀。
                        ——这里得多提一句。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众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几位亲贵大将,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位最厉害了。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刘备指挥的黄忠所部,于禁被关羽擒住,张郃死于诸葛亮之手。张郃死时,是国家第二高的军事长官车骑将军。


                        13楼2015-12-12 19:39
                        回复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相持。司马懿不敢出战,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于是跟魏明帝玩双簧:上书要求出战,魏明帝问辛毗“他要出战就出啊,这是闹哪出?”辛毗:“他这明摆着是不想出战又得摆姿态”,于是辛毗亲自拿了天子诏令去前线,“不是司马懿不敢跟诸葛亮打看见没,是天子不让!”司马懿这才慑服了人群。


                          14楼2015-12-12 19:39
                          回复
                            不知道您怎么看,但拿现在打个比方吧:
                            一个面积不到我国1/9,人口不到我国1/4的南方国家,跑来打我国五次,打得我国只有还手之力,我国军衔排第二的张郃元帅还战死了。
                            作为被攻打的那方,您会觉得脸面有光吗?
                            哪位说了:不对啊,陈寿不是说诸葛亮应变战略,不是长处吗?


                            15楼2015-12-12 19: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实际上,原话是这样的: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翻译的意思:
                              他诸葛亮,相比起奇谋来更擅长治军,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战略强,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杰,加上又是主动进攻,加上人还不如你多,所以没能成功……
                              ——这话细想,不大好听。好比有人跟你说,“哎呀我打麻将比较好,德州扑克不大行;您又是人中豪杰;我筹码还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扑克,我没打赢你”——你会不会觉得,他那句“人中豪杰”,有点讽刺的意思呢?
                              ——如果这样的人还算“不会打仗”,那他的对手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16楼2015-12-12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