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家人俱乐部吧 关注:1,305贴子:17,169

生物[每天生物5分钟,人生宇宙大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生物5分钟,人生宇宙大不同。”这句话来自于博叔,一个传奇的人物,在2015年高考那个曾用10分钟秒对啦新课标1,2卷的所有生物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12 01:24回复
    带你们一起感受每天的5分钟,我们每天的晨读时间是早上10点,晚读时间是晚上10点,话不多说,看3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12 01:35
    回复
      2025-05-10 04:07:48
      广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只有DNA或染色质。
      5.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6.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
      R基不同。
      7.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8.判断是否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依据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9.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多样性。
      10.高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12 01:36
      回复
        。。。。提醒一下,人教版上细胞的定义是一切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的功能单位是错的,你应该加上一句话除病毒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2-12 01:51
        回复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简单判断:1常见的就是这个顺口溜:一支蓝细线(支原体,衣原体蓝藻(念珠藻,颤藻,蓝/色球藻,发菜)细菌,放线菌。)2高大上的记忆方法就是一藻二菌三体(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其实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漏了很多很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12 02:02
          收起回复
            第二天


            6楼2015-12-12 10:07
            回复
              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D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4.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生物膜中)。
              5.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
              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7.提取细胞膜最常用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8.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0.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0点多啦


              7楼2015-12-12 10:08
              回复
                蓝藻(念珠藻 颤藻 蓝/色球藻 花菜) 二菌 细菌(球 杆 螺旋 弧 其中杆菌包括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你可知道?初中学的)放线菌你是背下开了,但是链霉菌呐?这是高中阶段唯一放线菌的例子。 三体 你是否知道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生物 唯一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呐?


                8楼2015-12-12 10:29
                回复
                  2025-05-10 04:01:48
                  广告
                  据博叔统计自新课标出现之后07到15,9年新课标,100多张卷子,出现的真核生物屈指可数....... 这里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俗话说得好 过刚则易折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所以当题难时,简单的东西就会出现
                  什么动植物都是真核生物你们都知道 那么9年高考中出现的真核生物 不好意思 只有4种 青霉菌 曲霉菌 酵母菌 黏菌
                  不是这4个 全按原核做,就OK啦,还背什么一藻二菌三体,要背就背全


                  9楼2015-12-12 10:46
                  回复
                    发帖前缀格式错了
                    【生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2-12 12:17
                    收起回复
                      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核膜、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呈正相关。
                      4.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最多。
                      5.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绿色植物
                      的细胞,如绿色植物的根部细胞。
                      7.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8.脂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
                      9.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10.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1楼2015-12-13 23:42
                      回复
                        这个帖子非常好,加油~辛苦了~


                        12楼2015-12-14 09:33
                        回复
                          1.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3.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
                          5.动物细胞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6.细胞膜和其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3楼2015-12-15 08:14
                          回复
                            和其他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7.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8..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9.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是判断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
                            10.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4楼2015-12-15 08:18
                            回复
                              2025-05-10 03:55:48
                              广告
                              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5楼2015-12-15 0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