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聚子论吧 关注:3贴子:4
  • 2回复贴,共1

弥聚子论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4年6月10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光国重”)主任任晓敏教授作了题为《能级是弥散的吗?如果是……》的学术报告(副标题为“《弥聚子论》梗概”)。报告开始时,恰逢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没有浇落光国重师生的热情,大家纷纷冒雨前来聆听报告,风雨无阻。郭军副校长和自动化学院廖启征教授等也出席了报告会。
任晓敏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前奏:固体弥散电子态系理论”和“弥聚子论正传”两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了“择路”、“牛角尖儿”、“逼上梁山”、“献给实验物理学家的科学语言”和“认可与小结”等五个小标题,依次介绍了如何在著名物理学家阿尔费罗夫院士的影响和启发下走上半导体纳异质结构的研究之路,如何为固体电子态系理论中维度转变临界线度的缺失所困扰,如何在苦苦求索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揭竿而起”提出“能级弥散”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模型,如何用定量的数学语言取代了实验物理学家们带有主观色彩的近似判据,如何更新了能带理论的物理图像,如何建立了以严格确定的维度转变临界线度和连续演化的分数维度为特征的固体弥散电子态系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被国际同行在其新出版的专著中引用等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前面所述的能级弥散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与之密切关联的波函数空间收缩假设的情况,介绍了基于这两个假设的薛定谔方程的修正、包含低速相对论的全速域相对论的提出、牛顿方程的修正、“静摩擦力之谜”的诠释、若干预言(包括惯性质量各向异性、姗子的存在以及姗子激发引起自发辐射等)、全宇观不确定性原理(与全宇观波粒二象性相联系)的提出、“叠加量子态坍缩之谜”的破解等内容。这些理论似乎已经“搅乱”了现代物理学历时百年的“安宁”,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低速世界到高速世界的一幅大统一的物理学图景,特别是看到了介观物理学诞生的曙光。


IP属地:陕西1楼2015-12-05 20:42回复
    任晓敏教授在报告过程中提到了他在悟出全宇观不确定性原理时即兴所赋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七律·重书“海森堡”
      海森堡外海空辽,
      夜案忽闻宇帝箫。
      疾笔重书难准式,
      苍穹惊现妙谐桥。
      薛公微际迷联晕,
      牛氏宏端辨孤毫。
      鸿堑如斯今笑越,
      一符生变看狂潮。
      在报告即将结束时,任晓敏教授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另外一篇有关《弥聚子论》的诗作,诗云:
      天宇茫茫欲洞开,
      遣得弥聚化蝶来。
      牛公惟序屏微子,
      薛论迷纭坠瀚埃。
      聪至爱翁低速罔,
      定皈静物隐姿徊。
      瑶琴梦断弦如翼,
      一卷拂清万古霾。
      最后,任晓敏教授还就“德布罗意波长与宇观量的关系”、“实物体运动的最小速度”和“超光速运动命题”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整场报告本着崇尚科学、敬畏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浓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作为光国重系列学术报告与交流会的首场报告,任晓敏教授以一期精彩绝伦的讲座,为光国重系列学术报告拉开了序幕。


    IP属地:陕西2楼2015-12-05 20:44
    回复
      2025-05-19 09:41:10
      广告
      任晓敏教授基于弥聚子论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包含引力作用和斥力作用、普适于微观、介观和宏观领域的全宇观万有作用力假说,建立了全宇观万有作用力公式. 其基本依据是:当实物体的弥聚宗量Bm从0变至∞时,由全宇观量子化变量hB表征的实物体的波动性从最大(hB=h)降至最小(hB=hΔ),而其粒子性则相应地从最小升至最大. 其要点包括:①当一对实物体的粒子性一起达到其共同的上限时,万有引力定律对于这对实物体严格地成立;②在一般情况下,一对实物体之间万有作用力的性质(引力或斥力)与它们各自的全宇观量子化变量hB1、hB2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r相关;③存在一个与上述实物体各自的波函数空间延伸线度S1和S2(分别由hB1和hB2决定)相关的临界距离rc,万有作用力的性质在r=rc时发生逆转:r>rc时表现为引力,r<rc时表现为斥力. 此假说的正确性有待实验检验,但一经证实,其意义或许是不可忽略的. 它有可能在固体物理学相关物理机制的诠释方面起到某种作用,甚至还有可能为广义相对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线索.


      IP属地:陕西3楼2015-12-05 2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