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王玥波《青蛙神》这段书的开场诗。其中素秋、黄英、瑞云、鸮鸟、邵女、辛十四娘、夜叉国、镜听、阎王、庚娘、阿绣、裙湘、鸦头、红玉、罗刹海市、佟客、牛癀、蛇人、赵城虎、武孝廉、驱怪、真生、毛大福、张鸿渐、马介甫、牛成章、聂小倩、妾击贼、王成、宫梦弼、封三娘、云萝公主、田七郎,有不少是聊斋评书的经典篇目,有长篇,有短篇(20多分钟到10多个小时不等),当然,在今天,可以听到的王玥波评书《聊斋》不止这些,因为作为一个评书演员,多做演出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听得第一部聊斋评书就是王玥波评说的《聂小倩》,这篇是聊斋的经典,拍案叫绝,尤其是聂小倩在若兰寺杀人的那几天,听得我背脊上一阵凉意冲上脑门,要知道,我看聊斋这部书时,从未有过恐惧感,也许是因为我对文字解读、理解不到位吧。
第二部是《黄英》,虽说这篇在聊斋中算不上一流,但是王胖子(玥波)的评说让人听得十分舒服,陶醉其间,最喜欢那种居家过小日子的情调。陶三郎出外经商,王胖子所说的“一沓银票”现在依旧萦绕在我的脑海。
接下来我听得是哪一部书,我不记得了,长话短说吧,影响比较深的,有《红玉》的开头,评论的那句“观之,美,近之,微笑,招手,不来亦不去。”然后,在说到冯相如娶妻时大甩包袱,笑的我上气不接下气;
《辛十四娘》中,让我对辛十四娘相比看三会本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世态人情的评述也让人拍案;
《瑞云》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不见瑞云就不是杭州人了!”喜欢的那段贺生和瑞云在勾栏中,你一笔我一笔的写一个字,两情相悦,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这是最传神的表述;
《罗刹海市》中,马骥在大罗刹国的经历,那儿的人长得寒掺,乐曲更寒掺了……后来重翻这篇,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折服在蒲松龄的笔下了;
《香玉》中,王胖子大谈牡丹花的种植,说,我为了将这段书,特意向园艺工人们请教的……
等等,不再赘述。
我欣赏王玥波,不是因为他评书讲的怎样,因为评书界的人才不少,王胖子不能说第一,我欣赏的是那句王胖子最长说的:“你听完了这段书,你回去看原文去。是不是这没回事儿。”对,王胖子提倡多看原文,我也照做了,为此,在三会本的基础上,我对于聊斋有了更深的认识,愈发喜欢聊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