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丁当少儿托管中心吧 关注:14贴子:880
  • 7回复贴,共1

这样爱孩子就是在害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孩子必然会承载着父母的思想和品德。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性格又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们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他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怎么爱孩子,这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反思的问题。——爸妈在线心理网11月21日下午,成都市高新区环球中心的游乐场内迎来了一周的“旺季”,孩子们在游乐场的“淘气堡”里自由玩耍。游乐场里,二虎(化名)和冬冬(化名)打了起来。一开始,凭借着身体优势,二虎占了上风,不甘示弱的冬冬使出了“狠招”,一口咬住了二虎的胳膊!哇呀一声大叫,二虎跑出了游乐场。没过多久,二虎的妈妈领着二虎找到冬冬要“还回来”,两个孩子又扭打在一起,不一会儿,二虎的爸爸也加入了“战斗”试图直接出手。
  其实“二虎父母”,这样做不仅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爱子先当教子。家庭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家庭如果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很难得培养出优秀的人来。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的言行、婚姻质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中国现在的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为什么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的感受为什么与父母的初衷有那么大的差距,父母爱孩子爱到焦虑的程度,孩子们为什么不买账?
  有一篇文章令我深受触动,他说:“我妈在家里养了几盆植物,她总抱怨别人家的植物都长得可好了,为什么她的不行。直到今天我发现,我其实和那些植物很像——叶子上黄斑、缺损、颜色难看,一身的病。原因是我妈忙起来就忘浇水,有的时候植物都干枯四五天了,她才想起来还没浇水。我发现我的命运和植物简直就是一样的,忙起来就被放置、被忽视、被敷衍。而我爸总出差,回来就出去玩。我和那些植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起来的。我妈说她搬家时一个花盆摔碎了,她发现植物根部长满了肥大的不知名的虫子,她说恶心坏了。现在我想,是不是等到我也从根部烂掉之后,她也是相同的感觉呢?”
  这个感觉自己“被忽视、被敷衍”的孩子曾经问过妈妈:“你没时间打理它,那你干吗养它?”这其实是值得每个家长去思考的问题,就像很多人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作为育儿的起点,却不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不明白父母的言行、教养方式、调节情绪的能力、婚姻质量等,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情绪有杀伤力
  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焦虑成高度正相关。情绪是会感染和传递的,坏情绪传递得比好情绪快,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焦虑成高度正相关。一个美国的家庭研究证明,如果父亲或母亲有焦虑症,孩子患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孩子的7倍。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更自信。北师大在几万个孩子中做的一个大数据调查证明: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在品德行为、学习成绩、高级认知能力方面的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时,父母尤其要学会控制情绪。孩子的青春期很特殊,心理学上称之为“危险期”“狂风暴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令人头痛。其实,恰当的叛逆是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探索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怎样能让叛逆既有好的开始,又有好的结束?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观察和学习对象,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和语言上的直接学习,也包括观察式学习和模仿式学习。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教材,是孩子最大的榜样,我们千万不要像笨鸟那样,生了蛋以后说:“我是笨鸟,你替我飞吧”,把孩子变成自己圆梦的工具。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
  错误的家教方法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什么叫溺爱?溺爱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在家庭大环境下,包办代替、过分注意、轻易满足、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都是溺爱,孩子到了学校就会表现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则、不喜欢被约束、与同学相处时多争吵、不愿意分享、受挫折时难以接受……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还会影响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合作。
  有些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和学校不一致,不仅造成学校的困惑,也会对孩子造成困惑。比如学校要减负,但家长说作业太少不行,擅自给孩子增加家庭作业;学校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家长说不行,“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你都不用管了”;学校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展示,家长会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如别人”……弄得孩子无所适从。
  很多家庭教育误区,都源于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面子,是自己的成绩单。所以会有“孩子是我的”、“我是你爸你妈,你必须听我的”、“将来你就会明白我是对你好”等种种说法,说明我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给孩子的爱其实是有条件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有条件
  不要把孩子行为的错误延伸到整个人。很多家长都认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他们的很多做法却让孩子感觉到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孩子考试考第一名就有奖品,把玩具收拾好爸爸就喜欢,再不去写作业妈妈就不爱你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爱的饥渴症,担心父母会随时收回对他们的爱。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表情判断父母的爱是不是有条件的。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可以批评,也可以处罚,但一定要明确地表达,“我批评的是你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一定不要把孩子行为的错误扩大和延伸到整个人。惩罚完毕一定要和孩子说明为什么要惩罚他,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说:“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但要批评你今天的行为。”这一点尤其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心理学家,他们本能就知道你的爱是不是由衷的。孩子如何解读父母的爱非常重要,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无论任何时候他都是被爱的,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当然,无条件地爱孩子不是溺爱,不是他想要什么都得答应。父母要全然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不是孩子的行为,不是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要照单全收。爱孩子,就是明确地告诉成长中的他,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对的,帮助他更好地社会化。
  心理解读: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所以爱的教育应该从心出发,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邪的,只有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最正确的指导,才能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行为,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注:(文章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楼2015-11-27 10:14回复
    支持一下


    2楼2015-11-30 10:37
    回复


      3楼2015-12-15 10:54
      回复


        4楼2015-12-29 10:36
        回复


          5楼2015-12-30 10:36
          回复
            顶顶顶


            6楼2016-03-03 10:34
            回复
              支持一下


              7楼2016-04-05 10:07
              回复
                支持支持


                8楼2016-05-06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