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观察者吧 关注:1,906贴子:36,973

【入门】《地缘看世界》之第十二回 欧洲地缘简明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来了解一下欧洲目前的行政格局,如下图所示。


1楼2015-11-17 02:36回复
    将一个地区按照方位划分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并非中国人的专利。按照习惯,欧洲也被划分为这五个区域,即东欧、南欧、西欧、北欧、中欧。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这五个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呢?如下图为欧洲分区结构图。


    2楼2015-11-17 02:36
    回复


      3楼2015-11-17 02:37
      回复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位于地中海北部的南欧国家无疑是欧洲最早的文明发源地。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纬度,相对较低的纬度带来的是较高的温度,居于其上的族群相比欧洲其他地区要更容易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资,因此也就更有余力发展文明所需要的其他要素;另一个地缘上的原因是因为南欧地区与亚非地区的文明中心距离更短。


        4楼2015-11-17 02:37
        回复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阿拉伯半岛西北角的“两河流域”,发源时间约在公元前4000年,然后开始向四周传播。而在向西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中海的存在,又被分为南北两线。北线主要在欧洲南部传播(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这条路线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存在,海路成为了主要的传播途径,并依次诞生了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期亦被称之为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公元前800年崛起)。
            而文明的南部由阿拉伯半岛进入北非的文明传播路线,显然要平坦的多,因此我们会发现,尼罗河文明比之北线相对应的爱琴文明兴起的时间要早1000年左右(约公元前3200年)。而将文明继续向西传播之后,与罗马文明相对应的迦太基文明(公元前800年),成为了罗马人的死对头


          5楼2015-11-17 02:38
          回复
            地中海南北两线的文明之间的长期博弈,无疑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也使得双方(南欧、北非)在各自的大陆处于文明中心的位置。在进入公元纪年之后,伴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各自被打上的不同的宗教烙印,从此地中海文明之争被视为了宗教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兴起传播的路线,与文明的兴起传播路线基本吻合,只不过起源地点稍微向南位移了一点而已。
              而进入宗教战争时段之后,双方终极的争夺区域,也未能摆脱地缘的规律。地中海的西端——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所在地),成为了双方PK的主战场。控制了印度洋——太平洋航线的南线文明(阿拉伯人),在中世纪取得了战略优势,将伊比利亚半岛变成了穆斯林的领地。而后期穆斯林的鼎盛时期,突厥族的穆斯林(土耳其人)也从东线,试图进入了巴尔干半岛。
              尽管欧洲的基督徒弟经过长期的战争,重新获得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主导权。但最终让他们与穆斯林重回战略平衡的是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人将之前未曾发现的土地,都变成了自己的战略纵深,这也使得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关于地中海文明的前世今生,如果展开的话,需要很长的篇幅。不过现在的重点并不在欧洲,因此对欧洲文明的地缘发展脉络只能点到为止。如果希望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按照这里所解读的文明传播的地缘路线,结合所提供的地图,去理解相关的历史资料。
              所以,南欧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中心,也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只可惜现在的世界不属于他们了。(附:地中海文明传播路线图)


            6楼2015-11-17 02:38
            回复


              7楼2015-11-17 02:39
              回复
                欧洲最早的文明中心是在地中海北缘的南欧地区,如果按照东亚的情况,对于文明中心最大的威胁应该是来自高纬度地区。事实也的确如此,来自北欧的日耳曼人成为了南欧文明的终结者(罗马文明)。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的是,欧洲的大部分族群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体,就象所谓的“日耳曼人”并非特指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所有共同语言特点的“语族”,如果按照民族分,目前又可细分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等等。当然,他们相类似的并非只是语言,在人种及习俗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提到日耳曼人,就不能不提到斯拉夫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希忑勒将地缘学说“升华”成为了种族论,使得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的矛盾变得世人皆知。在纳脆看来,斯拉夫人是仅次于犹太人的“劣等民族”。既然是劣等民族,当然也就不配拥有那么辽阔的土地,将他们从肉梯上消失成为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实际上日耳曼族系和斯拉夫族系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和中国的情况一样,不同的地理结构孕育出不同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又共同向中心地区渗透,在这种生存空间争夺战中,对抗和融合一直在进行中。在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亚的封闭性使得融合成为了主流,绝大部分东亚地区被融为了一体;而欧洲地缘结构的开往性,让这种融合变得任重而道远,以至于今天仍在进行当中。
                  如果从大的方向来看,来自南欧的打丁语族、来自北欧的日卫曼语族,与来自东欧的斯拉夫语族,成为了欧洲大陆的三股主要地缘力量。这并非表示欧洲就不存在其他具有独立文化的语族(民族)了,只是他们并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
                  从下面这张《欧洲主要语族分布图》中大致可以看出这三大语族的博弈状况,也可以看到欧洲其他族系残余势力的分布状态。


                8楼2015-11-17 02:40
                回复


                  9楼2015-11-17 02:42
                  回复
                    从图上可以看到,来自北欧的日耳曼人的兴盛之地是中欧平原,而这一地区目前的主要国家就是德国和波兰,因此中欧平原又被称之为“波德平原”。在历史上,中欧平原的日耳曼人与北部斯堪第纳维亚半岛上的日耳曼人,显然存在着十分亲密的亲缘关系。我们并不十分确认,日耳曼人的祖先是发源于东欧平原之向,然后向四面扩散,还是先发源于斯堪第纳维亚半岛上,再向南部渗透。
                      不过对于古典时期的欧洲文明中心,亚平宁半岛(罗马人的根据地)来说,这些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边缘民族。
                      如果从地缘关系的远近来看,西欧平原与亚平宁半岛的关系也十分亲密。阿尔卑斯山是西欧、中欧两大平原与亚平宁半岛共同的分割线。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征服与被征服,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10楼2015-11-17 02:42
                    回复
                      在罗马时代,占据西欧平原的是凯尔特,这一族群也被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而现在生活于其上的法国人则继承了“高卢”这个标签,也许在法国人看来,这意味着他们是一个有些丰富历史底蕴的国家。不过事实上,法国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凯尔特人了。
                        在罗马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西欧平原和中欧洲平原都是亚平宁半岛的属地。不过二者的结局并不相同,在南欧的文明开始衰弱之后,中欧平原的日耳曼人成为的欧洲地缘舞台上的主角。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与北欧的亲缘关系。也就是说,斯堪第纳维亚半岛能够为日耳曼人提供足够的战略纵深。而这些高纬度地区对于生活在地中海地区的罗马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适合生存的地区。
                        西欧平原的凯尔特人也并非没有自己的后花园,在海峡的对面,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岛也是凯尔特人的生存之地。不过,相比于斯堪第纳维亚半岛的严寒气候,早已习惯在地中海中游弋的罗马人,并没有觉得英吉利海峡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罗马人衰弱之后,来自中欧平原的日耳曼人同样将渗透目标锁定在西欧平原。而相比于阿尔卑斯山背后的亚平宁半岛,日耳曼人越过莱茵河进入西欧平原的难度要低的多。


                      11楼2015-11-17 02:42
                      回复
                        现在再把视线投向欧洲的东部,去看看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斯拉夫人在做什么?


                        14楼2015-11-17 02:43
                        回复
                          由于东欧平原与蒙古高原是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两端的两个重要的地理单元,前者是欧洲游牧文明的发源地,而后者则诞生了亚洲游牧文明。如果按照东部的经验,东欧平原应该很早就和文明中心发生碰撞,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地缘力量之一。不过,世界上没有两件事情是相似的,东欧平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特点决定了他在大部分的古典时期,只能是欧洲地缘舞台上的边缘地区。
                            这一方面是由于古典时期前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因此中欧平原上的日耳曼人能够直接与亚平宁半岛上的文明中心交流,这也拉升了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并使之继罗马人之后,成为了欧洲大陆的主要统治者。而斯拉夫人如果希望从南欧获得文明的力量,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希腊文明是最为可能的方向。不过在希腊文明的高峰时期,他们显然对于向东扩张更有兴趣(比如亚历山大东征)。因此东欧平原错过了被动接受地中海文明的机会。当斯拉夫人向中欧平原渗透的时候,能够从斯堪第纳维亚半岛以及亚平宁半岛同时吸引力量的日耳曼人,则成为了斯拉夫人的拦路虎。


                          15楼2015-11-17 02:44
                          回复
                            对于持无神论观点的中国人来说,在详细解读宗教与地缘之间的关系这前,以宗教的例子来印证上述观点可能并不是那么直观。不过以“主义”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却是我们所熟悉的。这一类意识形态的对抗高峰是冷战时期,而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是冷战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入北约,也不是全部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都加入华约,但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看出,这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历史进程的意识形态之战,其中有什么样的地缘背景。
                              现在将《冷战时期欧洲地缘关系示意图》和《欧洲语言分布图》放在一起作比较,相信通过这两张图的比较,自然就会明白冷战的本质是什么。


                            18楼2015-11-17 02:45
                            回复


                              21楼2015-11-17 0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