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 关注:116,053贴子:768,968
  • 13回复贴,共1

好久没写文,写了一段大家帮我看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穹之上,乌墨色的云缓缓的向北移动着,云层之中,无数的水汽互相碰撞,相融,最终化成一个个冰粒,空气再也承载不了它们的重量。冰粒落下,化作雨珠,再拉长成雨线,纷纷的向着下方的那座大城倾去。
今年南泽的雨季似乎要漫长了许多。
雨水不停的洗刷着斑驳的城墙,同样落在那些因为饥饿而枯槁的脸上。
那些饥民们张了张嘴,任由雨水滴落,他们的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城门,那里布了无数的栅栏,栅栏下是数百具衣衫褴褛的尸体。数日前的暴动让那些栅栏上沾满了鲜血,现在已经在雨水的冲洗下变得暗淡了许多。城外的荒蒲地里,仍有无数道绝望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封闭的城门,他们的面颊枯瘦,像是冥间的恶鬼。
城中最阴暗污秽的贫民窟里,响起了一道道无奈而又愤怒的声音:“这该死的贼老天,什么时候才能把这招人命的雨停了。”
隔了两道街,便是这座城的南门,远处的堤坝隐约可见大泽中泛起的浪花。
城门上是门楼,门楼中有人在扶栏而望,那人看的是天,又怎会将目光拉下几分?
大泽的最中央,一道道水柱直冲天际,乌色和墨色的云团互相交错翻腾,涌动的云雾之间隐约有电光泛起,霎那间变化为惊雷之声。
门楼之上有案台,案台之上的茶盏不安的晃动着,那人沉默许久,终于端起茶盏,宽厚的嘴唇吐出了几个字:“落雨···倾南泽。”
····
荒蒲地中有窸窣声起,先是女子压抑的哭泣声,再是老人的劝阻声,最后,一声绝望的嘶吼声在城外响起。城墙上的守卫紧了紧手中的弩,探头向着城外望去。“当啷”一声,有士兵的配剑从手中滑落。
听着城墙外传来的哀嚎声,破布帐里的女子抱紧了孩子,孩子有些松弛的脸蛋贴住了母亲的乳房,下意识的便用唇含着想要找奶吃,却发现咬住的却是一块干瘪的皮肉,于是他发出了祈求的哭声。
城外的野地,饥民在哭,城中的楼房,贫民在哭,城上的士兵··也在哭泣。
似乎上天真的听见了什么,雨势稍减,城门的机关咔嗒咔嗒的响起,两根粗大的玄铁链缓缓放下,城门····开了。
城外的饥民门纷纷站了起来,在他们麻木的眼光中,门中数十骑踏开大道上的杂草,向着北方奔去。
城中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出城,骑兵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大概是前几日暴动的缘故,有位年轻的统领斜过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荒蒲地,马儿一声长嘶,他全身巨震,所幸缰绳还紧握在手中才没有落于马下。
骑兵背后的令旗随着战马的飞奔而飘起,上面只有一道命令。
北方!青阳!
···
有几个饥民已经走出了荒蒲地,痴痴的望着那些向北远去的骑兵,知道它们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有一人拿起一块发白的长棍撕咬了一口,有一大片被他塞入口中咀嚼,红色的汁液混着唾液从嘴角滴下。
一股粘稠的锈铁味道,有些软滑,还有些淡淡的咸,胃不断的蠕动着,那个饥民的喉头不安的跳动,然后落下,刚才的那些在已经空虚的胃袋中被迅速的转化为热量和体力。
他看了一眼那根所谓的长棍上的那只草鞋,忘记了那个小孩的恐惧模样,发黄的牙齿再次将那些血肉撕下,咀嚼着吞入腹中。
站在城头的史官叹了口气,细毫在砚台上轻蘸,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康业七年,南泽泛,郢都乱。


1楼2015-11-07 18:28回复
    不要沉


    2楼2015-11-07 18:36
    回复
      2025-07-02 18:17:46
      广告
      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1-07 19:19
      回复
        你继续发啊。我以后媒体一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1-07 19:1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1-07 19:42
          回复
            描写细腻,但是啊…代入感有些弱了。是那种可读可不读的感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1-07 21:51
            收起回复
              看描写,很有功力,贴吧少见这么细腻的笔法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1-07 22:06
              回复
                楼楼有意愿加入我们初月工作室吗,我们招有才华的作者呢,有兴趣的话,加我哦~~781359166


                8楼2015-11-12 22:42
                回复
                  2025-07-02 18:11:46
                  广告
                  真是一篇神作啊!这般扣人心弦,剧情更是跌宕起伏(纯暖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1-13 02:29
                  回复
                    提一点小小的意见。作者主要把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记录下来,较少对这些事情的解释,作为引子而言,这么做无可厚非,好处主要是藏,将事情表露在读者面前,让他们自行领会到其中的情感。这种写法,较少斧凿之感。但是作者连用三句短话作为收尾,切开了大雨饥民的描写,已有斧凿之感,显得十分刻意。所以,我以为将事情写的更清楚一点会更好,例如三句短话背后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样读者对饥民的关注会更深一层,也就是提高了吸引力。


                    IP属地:河南10楼2015-11-13 0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