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个理论的阐述体现在《爱欲和文明》(1956),《单向度的人》(1964)、《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1968),《论解放》(1969)、《否定》等一系著述中,其中,“文化工业论”即是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提出,被马尔库塞继承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其它哲学流派的主要不同之处,即在于它积极关心社会理论问题和从事社会改造活动。在美国,法兰克福理论家面对着一个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发达的流行文化网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他们看到,像工业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工业制度操纵一样,这个文化系统对人们也具有巨大的操纵性。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注意力就从家庭的分析转移到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工业)的复杂研究。对此,马尔库塞曾作过这样的说明:“当代工业文化最发达地区的社会控制已潜移默化到甚至连个人抗议也根本受其影响,思想情绪上拒绝‘随大流’也显得病态无力,就不足为奇了。……‘内在自由’这个概念在这里就有它的现实存在,它指的是私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成为并仍然是‘他自己。’……今天这个私人空间已经被技术世界的现实所侵犯和削减。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配要求对个人的全部占有。劳工心理学也早已不再是局限工厂范围了”。①
由此,“文化工业论”就成了法兰克福理论家对整个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操纵的批判。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在本世纪40年代初合写了《启蒙的辩证法》。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属性具有大工业的特征:(1)价值原则支配了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化服务于资本的权力。(2)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各种文化形式能更好地操纵、控制群众的心理结构,所以文化工业是一种“更为意识形态性”的大工业产品。(3)由先进技术装备的、由商品价值原则支配的文化形式反过来通过心理操纵和控制把商品及公用事业硬塞给整个社会②。他们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文化的各个方面已被商品的价值所支配,每一样东西都服务于使资本权力的永恒化。大量机械生产的文化扼杀创造性,艺术家成了雇主的奴隶。阿多尔诺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流行音乐这种文化形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业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这个社会强力推行的一律性,已经剥夺了许多个人使音乐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的能力。合理化和标准化已经深入地渗进了流行音乐之中,使得欣赏音乐者处于一种麻木不仁,对社会现实不加批评的状态,导致了解除听众必须赋予听的活动以任何精力或意义的负担的结果。因而,这种流行音乐实际上是一种压抑性的文化形式,它不断地给人们的独创意识活动以催眠。③
显然,“文化工业论”的先驱者们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弊病的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如何解决工业文明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同步性问题呢?如何看待、评价文化已有的价值和将有价值呢?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是由马尔库塞来填写的。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个理论的阐述体现在《爱欲和文明》(1956),《单向度的人》(1964)、《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1968),《论解放》(1969)、《否定》等一系著述中,其中,“文化工业论”即是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提出,被马尔库塞继承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其它哲学流派的主要不同之处,即在于它积极关心社会理论问题和从事社会改造活动。在美国,法兰克福理论家面对着一个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发达的流行文化网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他们看到,像工业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工业制度操纵一样,这个文化系统对人们也具有巨大的操纵性。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注意力就从家庭的分析转移到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工业)的复杂研究。对此,马尔库塞曾作过这样的说明:“当代工业文化最发达地区的社会控制已潜移默化到甚至连个人抗议也根本受其影响,思想情绪上拒绝‘随大流’也显得病态无力,就不足为奇了。……‘内在自由’这个概念在这里就有它的现实存在,它指的是私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成为并仍然是‘他自己。’……今天这个私人空间已经被技术世界的现实所侵犯和削减。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配要求对个人的全部占有。劳工心理学也早已不再是局限工厂范围了”。①
由此,“文化工业论”就成了法兰克福理论家对整个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操纵的批判。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在本世纪40年代初合写了《启蒙的辩证法》。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属性具有大工业的特征:(1)价值原则支配了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化服务于资本的权力。(2)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各种文化形式能更好地操纵、控制群众的心理结构,所以文化工业是一种“更为意识形态性”的大工业产品。(3)由先进技术装备的、由商品价值原则支配的文化形式反过来通过心理操纵和控制把商品及公用事业硬塞给整个社会②。他们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文化的各个方面已被商品的价值所支配,每一样东西都服务于使资本权力的永恒化。大量机械生产的文化扼杀创造性,艺术家成了雇主的奴隶。阿多尔诺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流行音乐这种文化形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业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这个社会强力推行的一律性,已经剥夺了许多个人使音乐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的能力。合理化和标准化已经深入地渗进了流行音乐之中,使得欣赏音乐者处于一种麻木不仁,对社会现实不加批评的状态,导致了解除听众必须赋予听的活动以任何精力或意义的负担的结果。因而,这种流行音乐实际上是一种压抑性的文化形式,它不断地给人们的独创意识活动以催眠。③
显然,“文化工业论”的先驱者们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弊病的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如何解决工业文明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同步性问题呢?如何看待、评价文化已有的价值和将有价值呢?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是由马尔库塞来填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