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36〕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38.〔2〕〔4〕〔5〕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M].中华书局,1959.201,201,202.〔3〕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中华书局,1959.289.〔6〕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史[M].三联书店,1997.10.〔7〕〔37〕 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3,235,280.〔8〕〔9〕〔11〕 张仲立.法家政治与秦的兴衰——兼论战争环境是法家政治的适合土壤[A].秦文化论丛·第二辑[C].1993.65,66,68.
〔10〕〔12〕〔13〕 杨宽.商鞅变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12,13.〔14〕〔21〕 高亨译注.商君书·农战第三[M].中华书局,1974.37,31.〔15〕〔29〕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M].中华书局,1959.2232,2230.〔16〕 高亨译注.商君书·垦令第二[M].中华书局,1974.28.〔17〕 高亨译注.商君书·战法第十[M].中华书局,1974.92.〔18〕 高亨译注.商君书·立本第十一[M].中华书局,1974.96.〔19〕 吴起.吴子·料敌第二[M].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影印本.〔20〕 杨宽.战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76.〔22〕〔28〕 高亨译注.商君书·去强第四[M].中华书局,1974.45,50.〔23〕 高亨译注.商君书·弱民第二十[M].中华书局,1974.155.〔24〕 高亨译注.商君书·赏刑第十七[M].中华书局,1974.133.〔25〕 张荫麟.中国史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2.〔26〕〔27〕 战国策·卷三·秦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5,78.〔30〕 陈直.秦始皇六大统一政策的考古资料[A].秦文化论丛·第一辑[C].1993.202.〔31〕 刘宝才.秦代政治文化断想[A].秦文化论丛·第一辑[C].1993.132.〔32〕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1998.452.〔33〕 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34〕〔35〕 钱穆.国史大纲[M].商务印书馆,1996.129,127.〔38〕 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A].秦文化论丛·第一辑[C].1993.10.(责任编辑 邹一清)1912014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