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养地图鱼的时候,发现地图鱼老是拉下图列出的虫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各种找原因,问水族老板,tmd奸商,贱商给我打马虎眼。说不知道,于是只好下阿苯达挫打虫,结果三条图挂了两条。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鉴于贴吧吧友常用白条鱼/大肚鱼/麦惠鱼,名字不同但是同一种鱼*,所以特根据文献实验一把,供吧友们参考。
文献中介绍,这种学名胃瘤线虫,俗称南美线虫,其生理机制为:
虫卵->被鱼吞食->发育为幼虫->扰乱寄主神经系统使其易于被捕食(中间寄主,所以不会致死)->水鸟捕食病鱼后感染->发育为成虫->交配产卵->卵由鸟便感染水体->下一次循环
且大肚鱼为极易感染鱼种,高危鱼种,如文献所述,如非繁殖期,大肚鱼只要是大肚,基本是有虫,
于是随机在饲饵缸里挑选3条扁肚子的,4条大肚子的,作为实验对象,第一张图是作太急忘拍第一条鱼已经把它剪了;

第一条鱼的特写:(还有它的虫)

实验结果:
4条大肚子的鱼,全部有寄生虫,虫体往往长达10cm,相当恐怖!
3条扁肚子的鱼,没有一条含有寄生虫!

上图是寄生虫与他们寄主的合影,右边的是不含寄生虫的鱼(扁的)
由此可以说明文献是可靠的
根据文献的介绍,欧盟规定这种鱼在零下40度的情况下冷冻24小时即可认为安全(寄生虫(可能特指此寄生虫)杀灭),所以大家看着办吧,我估计我要冻一下我的饲料鱼了。。。
文献中介绍,这种学名胃瘤线虫,俗称南美线虫,其生理机制为:
虫卵->被鱼吞食->发育为幼虫->扰乱寄主神经系统使其易于被捕食(中间寄主,所以不会致死)->水鸟捕食病鱼后感染->发育为成虫->交配产卵->卵由鸟便感染水体->下一次循环
且大肚鱼为极易感染鱼种,高危鱼种,如文献所述,如非繁殖期,大肚鱼只要是大肚,基本是有虫,
于是随机在饲饵缸里挑选3条扁肚子的,4条大肚子的,作为实验对象,第一张图是作太急忘拍第一条鱼已经把它剪了;

第一条鱼的特写:(还有它的虫)

实验结果:
4条大肚子的鱼,全部有寄生虫,虫体往往长达10cm,相当恐怖!
3条扁肚子的鱼,没有一条含有寄生虫!

上图是寄生虫与他们寄主的合影,右边的是不含寄生虫的鱼(扁的)
由此可以说明文献是可靠的
根据文献的介绍,欧盟规定这种鱼在零下40度的情况下冷冻24小时即可认为安全(寄生虫(可能特指此寄生虫)杀灭),所以大家看着办吧,我估计我要冻一下我的饲料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