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钓芦苇浮漂的制作工具
切割工具:尺,铅笔,便条纸用作量度标体圆周及将圆周分开等份;美工笔刀及替换刀片用于浮标顶部及底部切割取形;美工刀及替换刀片用来切断标体素材、竹棒及纤维棒;"3M"隐形胶纸防止芒草在施工过程期间爆裂;Cutting Mat保护工作台于固定标示杆及标尾于标体时,用作辅助以取得中心点。

模具:用计算机程序绘画模具,打印后用双面胶纸贴在塑料管上,用笔刀取出模具。

接合及定形工具:"3M"隐形胶纸用作包扎标体定型;木工用白胶浆在文具店有售(建议使用图中品牌);小圆锉及砂纸卷成棒状;湿毛巾一条于标体素材定形及上胶时清洁用。

打磨及抛光工具:小手工刨造竹脚时用;小木块及180号砂纸;800号水磨砂纸,擦铜水及白光布抛光用;可调较力度之电批。

二、台钓芦苇浮标设计
对浮标各种设计及其特性的一些见解
浮标愈长(由标示杆顶端至标尾底部),翻身动作愈慢;两支负载相同但长度不同的浮标,较短一支浮标的翻身动作会比长的一支为快。
浮标产生浮力的位置,愈接近浮标底部,浮标的稳定性愈弱。相对标尾愈长,浮标的稳定性愈高。如下图两支竹脚浮标,前面一支长标脚浮标较后面一支短标脚浮标相对地稳定。标脚亦可采用不浮水物料制造如碳纤维棒制造,以增加浮标的稳定性,但这样亦会减少了整支浮标的浮力。

竹脚浮标所产生的鱼讯较活泼,但所产生的噪声亦会较多;碳纤维脚浮标可过滤部份不必要的鱼讯,可增加鱼讯的准确性。
浮标标体顶部造型愈尖,上浮讯号愈明显;相反却可提高「上浮讯号」的准确性。
浮标斜面部份造成塌陷型斜面(concave slope),鱼讯较活泼,但却会减少了整浮标的浮力。突型斜面(convex slope)设计可增加浮标的浮力,亦可过滤部份不必要的鱼讯,增加鱼讯的准确性。下图前面一支浮标的斜面部份带有少许的塌陷型斜面,后面一支则为突型斜面设计。

标示杆长度的设定:用于钓鱼时,扬竿后,浮标会躺在水面上,当铅片到达某个深度将浮标向下拉动,浮标开始立直,立直后浮标会再慢慢地向下沉,直至鱼饵到达钓点为止。在实际情况下,很多鱼讯都会在浮标立直后至鱼饵到达钓点这一段期间出现,长标示杆可延长这一段时间及及增加这一段距离,使浮标显示这些鱼讯的机会增加。一支有14目钓4目的浮标,会比一支只有8目钓4目的浮标多了6目的距离及时间。但长标示杆亦带来了翻身较慢的限制。
浮标每一个部份的设计都有其优点,并且相对地带来了另外一些限制,没有一组设计是可以包含所有优点而完全没有限制。所以在设计浮标时应先设订浮标将会作出的讯号反应,然后再着手设计。而模具是作为修改浮标时的依据。
设计浮标没有一定的准则,以本页第一张照片短竹脚浮标为例:修长的标体,短竹脚带来了灵敏及大浮力的效果,为改善浮标稳定性而改用粗碳纤维棒为标脚,原则上是可行,可是浮标的浮力却因此减少了,同时浮标标体的面积没有改变,水阻跟原来的设计一样;如将标体改短,将竹脚加长,同样地可改善稳定性,虽然浮力减少了,但因浮标的面积减少,使水阻亦同时减少了。这样以浮力来换取浮标的稳定性及灵敏度,如何作出取取舍全凭设计者的取舍。
切割工具:尺,铅笔,便条纸用作量度标体圆周及将圆周分开等份;美工笔刀及替换刀片用于浮标顶部及底部切割取形;美工刀及替换刀片用来切断标体素材、竹棒及纤维棒;"3M"隐形胶纸防止芒草在施工过程期间爆裂;Cutting Mat保护工作台于固定标示杆及标尾于标体时,用作辅助以取得中心点。

模具:用计算机程序绘画模具,打印后用双面胶纸贴在塑料管上,用笔刀取出模具。

接合及定形工具:"3M"隐形胶纸用作包扎标体定型;木工用白胶浆在文具店有售(建议使用图中品牌);小圆锉及砂纸卷成棒状;湿毛巾一条于标体素材定形及上胶时清洁用。

打磨及抛光工具:小手工刨造竹脚时用;小木块及180号砂纸;800号水磨砂纸,擦铜水及白光布抛光用;可调较力度之电批。

二、台钓芦苇浮标设计
对浮标各种设计及其特性的一些见解
浮标愈长(由标示杆顶端至标尾底部),翻身动作愈慢;两支负载相同但长度不同的浮标,较短一支浮标的翻身动作会比长的一支为快。
浮标产生浮力的位置,愈接近浮标底部,浮标的稳定性愈弱。相对标尾愈长,浮标的稳定性愈高。如下图两支竹脚浮标,前面一支长标脚浮标较后面一支短标脚浮标相对地稳定。标脚亦可采用不浮水物料制造如碳纤维棒制造,以增加浮标的稳定性,但这样亦会减少了整支浮标的浮力。

竹脚浮标所产生的鱼讯较活泼,但所产生的噪声亦会较多;碳纤维脚浮标可过滤部份不必要的鱼讯,可增加鱼讯的准确性。
浮标标体顶部造型愈尖,上浮讯号愈明显;相反却可提高「上浮讯号」的准确性。
浮标斜面部份造成塌陷型斜面(concave slope),鱼讯较活泼,但却会减少了整浮标的浮力。突型斜面(convex slope)设计可增加浮标的浮力,亦可过滤部份不必要的鱼讯,增加鱼讯的准确性。下图前面一支浮标的斜面部份带有少许的塌陷型斜面,后面一支则为突型斜面设计。

标示杆长度的设定:用于钓鱼时,扬竿后,浮标会躺在水面上,当铅片到达某个深度将浮标向下拉动,浮标开始立直,立直后浮标会再慢慢地向下沉,直至鱼饵到达钓点为止。在实际情况下,很多鱼讯都会在浮标立直后至鱼饵到达钓点这一段期间出现,长标示杆可延长这一段时间及及增加这一段距离,使浮标显示这些鱼讯的机会增加。一支有14目钓4目的浮标,会比一支只有8目钓4目的浮标多了6目的距离及时间。但长标示杆亦带来了翻身较慢的限制。
浮标每一个部份的设计都有其优点,并且相对地带来了另外一些限制,没有一组设计是可以包含所有优点而完全没有限制。所以在设计浮标时应先设订浮标将会作出的讯号反应,然后再着手设计。而模具是作为修改浮标时的依据。
设计浮标没有一定的准则,以本页第一张照片短竹脚浮标为例:修长的标体,短竹脚带来了灵敏及大浮力的效果,为改善浮标稳定性而改用粗碳纤维棒为标脚,原则上是可行,可是浮标的浮力却因此减少了,同时浮标标体的面积没有改变,水阻跟原来的设计一样;如将标体改短,将竹脚加长,同样地可改善稳定性,虽然浮力减少了,但因浮标的面积减少,使水阻亦同时减少了。这样以浮力来换取浮标的稳定性及灵敏度,如何作出取取舍全凭设计者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