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8,795贴子:9,636,640

【临床经验】中医治病的捷径,有其证便有其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医案三例】
一,饥饿症病案
林xx,女,36岁,2014年不明原因饥饿,而且特别严重,一日三餐吃的特别多,饭后一个多小时后又饿的心慌,接着再吃4个鸡蛋,最多一次饭后又吃6个鸡蛋,晚上半夜还要加餐。一个多月时间体重增加了十多斤,腹部壅起,走路都感到很吃力,同时伴有心慌,气短,心烦,头晕,出汗,浑身疲乏无力,腰痛,不寐。先后在两家大医院检查无结果,最后定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服用西药一个多月无效,后经其他人介绍求余诊治。
体胖,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大便偏稀,小便正常,脉细,弱。
黄芪45克,人参12克,炒白术30克,茯苓24克,陈皮15克,升麻12克,柴胡10克,苍术24克,防风5克,山药30克,桔梗10克,熟地30克,山萸肉24克,甘草10克。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三剂服后,饥饿减轻大半,气短,心慌,头晕,疲乏也有不同程度减轻。继服上方三剂,饥饿十去八九,以上诸症减轻大半,维睡眠不太好,上方加炒枣仁30克,柏子仁15克,继服三剂,诸症尽除。


1楼2015-10-23 12:54回复
    二,2015年9月27日该患者诸症又犯,自诉;上次病好后近一年身体都很健康,前天晚上突然腰痛后,开始出现饥饿,饿时浑身发颤,手颤,吃后一个多小时又感觉饿的不行。第二天接着又出现头晕,气短,心慌,疲乏无力,口干,腰酸痛。问其大便,干,小便较少。望诊;面色白,舌质红,舌苔少,薄黄,脉沉,细,数。
    黄芪50克,太子参50克,生白术24克,柴胡12克,升麻10克,陈皮10克,当归24克,白芍18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枸杞24克,山萸肉24克,熟地30克,黄柏15克,甘草10克。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三剂服后自觉诸症减轻不少,唯腰痛减轻不大,上方加杜仲24克,牛膝24克,继服三剂,饥饿减轻大半,心慌,气短,口干,疲乏大有减轻,大便仍偏干,加肉苁蓉24克。以上方药随症加减共服12剂,诸症尽除而停药。嘱其,益母草30克,鸭蛋一个水煮,喝水,吃鸭蛋以善其后。


    2楼2015-10-23 13:03
    回复
      此患者年富力强,以往身体健康,其病因为饮食不节,操劳过度,加之天热出汗过多,睡眠差,引起脾胃虚弱,脾虚不能为肺供给精微物质,因而引起肺气亏虚,肺虚不能散布精微物质营养全身,身体抵抗力下降所致。按西医的说法此种现象不属于器质性病变,而是属于功能性病证。所以在治疗上尊其;有其症,便有其药的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方中;黄芪,太子参,健脾补气,麦冬,五味子,生地养阴,龙牡,麻黄根,潜阳敛汗,丹参养血,活血,茯神,黄连清心热,安心神。肺阴亏虚,不能生肾水,为防肾脏阴火离位,故用黄柏,生地养阴而清肾脏阴火以补偏救弊,诸药合用所以功专立效,效如桴鼓。


      4楼2015-10-24 12:42
      回复
        饥饿症临床上比较少见,有关报道也较少,所以在治疗上无从参照。根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血阴津亏虚,但脾胃虚弱理应不思饮食或食欲不振,此类病人反而胃口大开,饥饿难忍。如参照脾胃论之【热中证】和脾弱胃强的【重强症】,其症状和治疗上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矛盾的地方,因此用药左右为难,治疗比较棘手,最后想到中医治疗上有条理论,有其证便有其药,对症治疗,其中,黄芪,人参,白术,健脾益气以治气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以防木旺乘土,升麻引诸药入脾胃,当归,白芍,补心血以治心慌,麦冬,五味子,以滋肺阴配合黄芪以补肺气,山芋,枸杞,熟地,黄柏,以滋补肾阴而降阴火。肺,脾,肾三脏同治,补中有清,升中有降,有其证便有其药,所以收效甚捷。


        5楼2015-10-24 18:42
        收起回复
          病案一,病案二。相当于西医的消化功能亢进,从我的经历来看,是胃溃疡的早期表现,多吃脂肪类的食品能够减轻。病案三,相当于西医的,疲劳过度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供你轻松一笑。


          6楼2015-10-24 19:39
          收起回复
            6666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24 20:12
            回复
              胃强脾弱,胃津液不足么


              IP属地:陕西9楼2015-10-25 13:29
              收起回复
                在以后的几年内患者病情时好时坏,在治疗上,如病情轻时,服一些西药,如;阿奇霉素,甘草片,咳特灵,氨茶碱,双氢克尿噻等,如重时配合以上中药加减治疗,病情都能控制,患者从末住院治疗共生存4年。后因气候突变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去世。患者家属专程来告知,并表示感谢


                10楼2015-10-25 13:34
                收起回复
                  心衰合剂治疗肺心病的帖子以前我在中医吧上发表过,为什么又挖出来重发,原因如下;
                  一,这么好的帖子,以前很少有人关注,沉了有点可惜。【只一人回帖】
                  二, 吧内有人说,中医不治喘,我有些不服气。
                  三,最近吧内有人说,中医吧都是些黑医生,没资质,缺少临床经验,拿病人练手,图财害命。我有些耿耿于怀,因此重发此贴,用事实来说话,
                  【心衰合剂】资料来源于中医杂志1983年第11期,资料是可靠的。
                  此方我在临床上治疗几例【肺心病】患者,疗效都很不错,值得信赖。
                  肺心病患者晚期,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病情比较凶险,没人敢拿这样的方剂治病,但在西药治疗基本无效的情况下,只要病人家属同意,只要能解除或缓解病人的痛苦,不妨一试。
                  重发此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为的是为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提供些临床经验和思路,为的是尽最大努力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尽一点绵薄之力。
                  希望吧友们看到此贴有不正确的地方,尽量提出批评,甚至攻击都可以,但不要骂人。


                  11楼2015-10-25 14:18
                  收起回复
                    好贴,但我看来这吧里的医学爱好者早已人去楼空了,以前是连续删贴,后来又是绝不发贴,记得本人发表的气疗也被删得差不多了,再发贴也没什么意思了,大多数人都不来这里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5 19:18
                    收起回复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轻者为心绞痛,重者为心肌梗死。中医归于胸痞范围。内径有;心痛着,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两臂内痛,可归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相当于现代的心肌梗死。临床辩证主要为,胸阳不振,胸脉痞阻。痰浊雍塞,心肾阴虚等。临证中单一症状比较少见,大多数患者虚中有实,淤中有痰,阴亏而夹痰,夹淤,所以临证辨证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治疗用药要功专才能力效,有其症便有其药,其中,黄芪,太子参,补气。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檀香,补血活血,化瘀止痛。麦冬,五味子,滋阴润燥,龙骨,百合,枣仁,安神。全方起到,气充,,血足,淤化而痛止。所以见效快而疗效巩固。


                      17楼2015-10-26 13:02
                      回复
                        楼主能解释一下这些病是什么病症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0-26 13:26
                        收起回复
                          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0-26 13:28
                          收起回复
                            马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6-12 11:12
                            回复
                              对于气阴两虚,是用黄芪太子参补还是山药粳米补有效,有说脾气是肾气中升起来,有说肺气是肝中热气升起来,那么是否也要补肝补肾才能把气补起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6-12 11: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