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吧 关注:10,328,502贴子:53,977,381

回复:【原创影评】调侃唠嗑谈《活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来看看《活着》的开场镜头,电影的画面还没有直接出现但凄婉幽怨的唢呐声就先声夺人把观众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唢呐过后是空灵的电子乐哀怨而温馨,这一段是电影的音乐大师赵季平先生为本片谱的主题音乐,也是专属于福贵一家人的音乐。这段先声夺人的音乐让观众还没有看到电影的画面,就已经能感受到电影那份“凉透心了”的情感氛围,告诉观众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全片的情感基调就此奠定。


IP属地:北京24楼2015-10-21 19:09
收起回复
    电影开始,片头序幕中凄婉的音乐消失,代之的是清晨街道的环境音和赌场里传来的皮影戏的声音,这里是听觉和视觉上的对比,对比和相似的原理是电影视听语言最基本的原理,尤其是对比原理的运用,对营造视听“节奏”感染观众有重要作用。节奏是什么?节奏是对比产生的,比如我们鼓掌,鼓掌之所以有节奏是因为鼓掌时中间有停顿,正是这种对比形成了听觉节奏,片头凄婉的电子乐与电影开始后清晨的环境音的对比就是一种听觉节奏,视觉节奏亦然,这一点不做深入探讨,后面举例说明。其实张艺谋拍的时候都未必想到这么多,但这些原理是客观存在的。


    IP属地:北京25楼2015-10-21 19:09
    回复
      开场的这一幕主要用来塑造人物并交代片第一个重要情节,一个巨大的悬念。这场戏的第一句台词就是:您又输了。注意加了一个又字,然后福贵说出了一句台词让他这个败家子的赌徒形象初步确立:这阵子帐欠了不少,字也练得大有长进。光确立人物还不行,编剧还要加强人物使人物更加丰满,因此本片下面好几场戏都是加强人物与交代情节并举的,比如下面的一段福贵唱淫词烂曲戏份,一是进一步塑造这个流氓公子哥形象,也是为下面抛出重要悬念做铺垫,这又是一种对比,前面说过,对比是最能感染观众的手段。因此这里有一个强烈的戏剧节奏,福贵唱曲时嬉闹欢快的气氛,与龙二的阴谋就是一种剧作上的强烈对比,因此就产生了节奏。
      会计在福贵唱曲的时候说出重要台词:只要再输一晚上,福贵就会将家产全部输给龙二。这一阴谋龙二知道,会计和老板知道,观众知道,只有剧中的福贵不知道,因此悬念就产生了。悬念是什么?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有详细阐释:一群人围着一个桌子打扑克,桌子下有一个定时炸弹5分钟爆炸,观众知道但剧中人物不知道,这就产生了悬念和戏剧张力,观众会比剧中人物更加紧张。但希区柯克在拍摄时不会玩的这么肤浅,他会这么拍:玩了2分钟,有一个人说不玩了我们走吧,观众就很高兴希望他们快点走,但是另外几个人不愿意,于是又过了1分钟,又有人说走吧,观众又很高兴希望他们赶紧走,但他们还是不走,他们又坐下了。到这个时候不管最后炸弹是否爆炸,悬念的张力就已经产生了,而且是一波三折。我之所以大费笔墨来解释是因为本片中的悬念就是对希区柯克“爆炸理论”的完美诠释,下面会详述。


      IP属地:北京26楼2015-10-21 19:11
      收起回复
        但我们还是按照电影的顺序一幕幕来看,接下来福贵起身回家,又是一处加强人物的神来之笔,充满黑色幽默。
        龙二为了坑死福贵也是蛮拼的,欲擒故纵好生伺候福贵:富贵少爷起身了,恒源号的伺候着。这一幕是导演和编剧的完美配合,画面的构图十分用心,黄包车车夫处在画面中心,而且张艺谋生怕你注意不到黄包车车夫,还把黄包车上的毯子换成红色的显得特别显眼,这时候观众自然会理所应当的认为福贵会坐黄包车回去,但是万万没想到是一个胖大妈背福贵回去,这就好比你在拆炸弹的时候,指挥官告诉你:“看见那根红色的线了吗?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长官!”“剪蓝色的那根!”,这就是反讽,一般这种手法在喜剧和笑话中最常用,这样的反讽在本片中处处可见,主要用来歌颂国家,一次比一次歌颂的彻底。这一出“背戏”将福贵的公子哥形象打磨的更加丰满。


        IP属地:北京27楼2015-10-21 19:12
        收起回复
          回到家后,继续加强人物铺垫冲突,因此家中的这段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戏份,交代了赌博与家业和爱情之间的冲突,如果继续赌博富贵很就会输光家业老婆不保。这一段戏的对话和表演是最大的亮点。看过这段戏的都还记得葛优的形象:骨瘦如柴,吊儿郎当眼神涣散精神萎靡,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做派,葛优同学为了这部戏肯定专门瘦过身。


          IP属地:北京28楼2015-10-21 19:13
          收起回复
            福贵刚一进院画外就传来了老爷子的骂声,但是老爷子处在画外观众只闻其人不见其声,这也是人物出场的小技巧,接下来葛优的台词是全段的亮点又进一步刻画了福贵的嘴脸:骂爹,福贵不但败家还混蛋。这是第一个冲突,赌博与家业之间的冲突;下面进屋与老婆的对话又交代了另一个冲突:赌博与爱情。


            IP属地:北京29楼2015-10-21 19:14
            回复
              福贵进屋,妻子在哭泣,这段戏的冲突的建立和发展都体现在对话的变化上,这里又运用了比的原理:一开始是二人对话,后来完全变成妻子的自言自语,结尾处妻子问:你说你是要我们娘仨还是要赌?你给我个话。接下来是一段静场,丈夫没有说话,镜头变成了妻子一个人的单人近景,此刻注意音响上的细节:画面还没有结束,画外就传来了摇色子的声音,然后下一个镜头就切到了赌场。这又是一处神来之笔,妻子问完后丈夫没有直接回答,但导演却替他回答了:想让我戒赌?没门!这处音响转场也极为讽刺。


              IP属地:北京30楼2015-10-21 19:15
              回复
                下面着重分析输掉家产的这一段戏,这是电影开始到现在最精彩节奏感最强的一段戏。这一段戏完美演示了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
                福贵在赌场里刚刚赢了一把手气正热但观众都知道这是垂死挣扎,福贵很快就会输光定时炸弹即将爆炸。这时候妻子来了劝福贵不要再赌,观众也希望福贵能听妻子的话,但妻子越劝福贵就越上火越不听,因此观众也就越担心,“鸿沟”正在逐渐撕裂。龙二则在一旁欲擒故纵也劝福贵改日再玩,此时的背景音响是看客的笑声和皮影戏,龙二的劝和看客的笑声进一步刺激了福贵的“自尊”,福贵再次要求继续赌,再次被龙二拒绝,人物更加恼火,气氛和节奏逐步提升,危机感越来越强,悬念的张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张艺谋调动了一切视听元素来将观众引向高潮。


                IP属地:北京31楼2015-10-21 19:16
                回复
                  福贵大骂妻子将其轰走,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其实是将自己推向了危机的深渊。妻子走后悬念就已经结束了:观众将要看到的是那颗“定时炸弹”的引爆。
                  妻子走后:背景音响迅速变化,二胡越来越响越来越快,鼓声也开始响起,而且敲打的速度越来越快,鼓点越来越密集,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听觉节奏。画面则在福贵的赌局和皮影戏之间反复切换,皮影戏的高潮和电影的高潮正在同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皮影戏的唱声鼓声和二胡声正好充当了画面的背景音乐,音乐节奏加快电影的剪辑也在加快,镜头变得越来越短,欠账的账本上福贵的名字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紧张。突然,音乐声变弱了,镜头也变得平静了下来:
                  福贵少爷,您都输光了!
                  炸弹引爆!


                  IP属地:北京32楼2015-10-21 19:16
                  收起回复

                    在这一段戏中,电影的高潮和皮影戏的高潮同时到来形成双重高潮,银幕之外的观众则达到了心理高潮,形成三重高潮,再加上音乐和视觉上的高潮就是五重高潮!这一段戏是一种特殊的平行蒙太奇,《教父》中的暗杀,《盗梦空间》中的四重梦境的崩塌也是这一手法,但又有所不同。在《教父》的结尾处:庄严肃穆的教堂配上严肃的圣歌与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暗杀的画面相互切换,洗礼结束,五大家族的头目也被暗杀殆尽,这不仅是一场新生儿的洗礼也是二代教父迈克科里昂个人的加冕礼,在这场血腥暴力与神圣庄严并存的戏份中,一个新一代黑手党教父走向了自己事业的巅峰。而平行蒙太奇最淋漓尽致的发挥还要数诺兰的《盗梦空间》:四重梦境同时走向崩塌,形成剧情上的四重高潮,加上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高潮,再加上银幕之外观众的心理高潮,形成了前所未有的7重高潮!因此任何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都是视听原理运用的高手!这种高潮是文学望尘莫及的,而且也只有电影能做到!


                    IP属地:北京33楼2015-10-21 19:18
                    收起回复
                      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输光家产刚绝望的从赌场里出来,就遇到了要离家出走的妻子,这一段又是一个转折,是进一步将人物推向绝望的深渊。福贵和妻子分手时,导演用了景深镜头,这一个镜头葛优处于景深的焦点上一是强调夫妻二人心理上距离,也是强调这一情节对人物的冲击,葛优的表演仍是全段的亮点,尤其是葛优抡着板凳打人无奈的大哭的段落是极为考验演员爆发力的。


                      IP属地:北京34楼2015-10-21 19:19
                      收起回复
                        输光了家产,第二天抄家的就来了,这一段戏导演和编剧的处理方式十分独特,因此也十分精彩。
                        第一个镜头切入:一个人正在快速地打着算盘,清算着富贵的家底儿,老爷子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里的算账先生是一个脸谱化人物:长得十分坏,尖嘴猴腮让观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好人,我们中国电影喜欢这么干:坏人就要长得坏坏的。


                        IP属地:北京35楼2015-10-21 19:21
                        收起回复
                          这一段戏构图和人物在画面的位置也十分讲究,老爷子和来抄家的人物处在画面中心,葛优扮演的福贵处在边缘,因为在这场戏中输光家产的是没有地位的,这中“少爷”地位的没落也是在暗示家族的没落。


                          IP属地:北京36楼2015-10-21 19:23
                          回复
                            算完账后,老爷子的反应出乎常人的镇定,儿子输光了家产在这个时候这样的镇定是不符合常理的,老爷子说话不紧不慢还反复问能否还清儿子的债。老爷子反应越平静反而越使观众感到不安,越使观众感到危机的存在。
                            接下来老爷子说出了具有重要转折的台词:我原以为我会死在这院里。老爷子站起身这是整场戏最有分量的一个人物动作,紧接着老爷子大发雷霆挥着拐杖要打福贵人们纷纷上去阻止,福贵则在一旁默默看着,这时候的老爷子处在画外,福贵则处在了画面中心,景深加画外空间的利用让葛优处于视觉中心,进一步烘托福贵的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这时候人物的内心和观众的内心是高度一致的。(老爷子处在画外)


                            IP属地:北京37楼2015-10-21 19:30
                            收起回复
                              灵堂旁的福贵和母亲默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周围的人搬光他们家的东西,这一幕又是对比,这样的对比在《让子弹飞》中也有,让子弹飞给人的感觉是拍手称快,这一幕的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
                              对比的原理在本片中的运用十分丰富,剧情上的对比,视听上的对比,或用来反讽达到喜剧效果,或者用来加剧悲剧力量。比如福贵的儿子死的打一段,导演和编剧是没有给观众任何心理准备的,上午大家还在欢天喜地的吃饺子为炼钢运动庆功,下午儿子就惨死了,悲喜的对比其情感冲击力可想而知,这种对比在女儿惨死时更为强烈形成整部电影的最高潮!


                              IP属地:北京39楼2015-10-21 19: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