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990年(或者之后的一两年,记不太清了),当时央视搞了一个大学生辩论赛,辩论主题就是京剧是否该用小提琴等现代乐器伴奏,正方是应该用,主要理由是跟紧时代,让现代乐器去拉年轻人听京剧;反方是认为不该用,理由主要是认为会不伦不类。最后的辩论结果,反方压倒性胜利。
我个人看来,传统乐器在并无伴奏缺陷的情况下,并无必要引入西方现代乐器,否则完全是画蛇添足。就像很多年轻人喜欢听于魁智的《奔跑》和羽泉的《三家店》选段,但那不是京剧。京剧是国粹,如果它真的有消亡的那一天,那也是宿命,无需改头换面去迎合一些无聊世俗的需要。诚然京剧的产生也是各曲种的融合,但是如今已经定型,再大改则是逆行。这就像流派一样,变味了,就不是那个流派了,大家都唱不来,流派也就慢慢消失了,不可避免。如果说京剧到了必须改唱京歌来延续生命,那还有什么意义?
我个人看来,传统乐器在并无伴奏缺陷的情况下,并无必要引入西方现代乐器,否则完全是画蛇添足。就像很多年轻人喜欢听于魁智的《奔跑》和羽泉的《三家店》选段,但那不是京剧。京剧是国粹,如果它真的有消亡的那一天,那也是宿命,无需改头换面去迎合一些无聊世俗的需要。诚然京剧的产生也是各曲种的融合,但是如今已经定型,再大改则是逆行。这就像流派一样,变味了,就不是那个流派了,大家都唱不来,流派也就慢慢消失了,不可避免。如果说京剧到了必须改唱京歌来延续生命,那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