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家谱吧 关注:2,024贴子:12,605
  • 18回复贴,共1

龙亢邵氏家谱(2006年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亢邵氏家谱(2006年版)
日前,与邵建本通电话,他说:
修谱的一班人,只有邵建本还健在,今年84岁了;其他人均已作古。


1楼2015-10-16 10:15回复
    龙亢邵氏家谱(2006年版)
    需要解释
    只能靠邵建本了


    2楼2015-10-16 10:16
    收起回复
      三五年后,还必须有一班人继续做这件事。
      这个需要跟邵建本协商。


      3楼2015-10-16 10:19
      回复
        老家谱为怀远县龙亢镇邵氏家谱。
        系邵士元(龙亢邵氏十四世)创修,起稿时间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中华民国十一年(1923年)石印。
        堂号:安乐堂。
        二十字排班:以创修人为第一字。邵士元同辈多取名邵同?于是,
        从20字排班看龙亢邵氏先人的梦想与智慧
        同(山西大同)
        福(福建福州)
        临(山东临清)
        东(山东济南)
        江(江苏江宁)
        宣(河北宣化)
        原(山西太原)
        苏(江苏苏州)
        蓟(河北蓟州)
        昌(江西南昌)
        南(湖南长沙)
        河(河南开封)
        宁(甘肃宁夏)
        广(广东广州)
        浙(浙江杭州)
        台(福建台湾)
        桂(广西桂林)
        陕(陕西长安)
        云(云南昆明)
        漳(福建漳州)。
        “康熙通宝”台字币的规格与制式
          康熙年间共设有24个铸钱局,所铸钱币正面文字皆为“康熙通宝”。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所铸钱币背文均为满文,仿“顺治四式”制,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其他22个铸钱局铸造的22种钱币均为满汉文钱币,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币左为满文,右为汉文。
        各铸钱局在铸造“康熙通宝”钱时,在钱背面都加铸了地名,被称为“背文纪地钱”。其中20种被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即:“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每个字为铸钱局的简称。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西”字两种背文钱币。当时在民间还铸造过一种由20个钱局名称按序排列类似现代“纪念币”的花钱(又称厌胜钱,不用于正式流通的钱币),这种钱把包括“台”字在内的20个钱局名铸在同一个圆钱上,直径45毫米,重22.5克,圆孔,20个钱局简称铸一面,此币充分说明当时台湾是在清朝的有效管辖之内。


        4楼2015-10-16 14:58
        回复
          老家谱之凡例等






          6楼2015-10-16 15:05
          回复
            龙亢邵氏辈分与始祖对照


            7楼2015-10-16 15:12
            收起回复
              柘城邵氏系龙亢邵氏之支系


              8楼2015-10-16 15:13
              收起回复




                9楼2015-10-16 15:53
                回复
                  我是江苏泗阳的,姓邵,爷爷说是安乐堂,可是这辈分不对,我爷爷邵同玉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1-24 13:49
                  收起回复
                    我叫邵正阳,东北的,爷爷叫邵长发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4-19 18:10
                    回复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亢人,前几年有人修族谱好像已经修到我这辈了,建字辈我爸还买了一本族谱呢。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4-10 16:04
                      回复
                        龙亢邵氏家谱序(共3页)



                        14楼2019-11-28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