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经历过这么多不三不四的文化创意商品后,若要把这些创意的毒素排出去,应该要回到最原始的工艺,其中有些甚至比现在的还好。」《联合文学》总编辑王聪威道。
在官网上自称是「现代文创工厂」与「幸福文创基地」的诚品松烟店进驻台北文创大楼,琳琅满目的风格物件,构筑了美好的生活样貌;每逢假日人潮汹涌,却不是薪资水准持续下探的一般市民可以经常性消费得起,大多还是用眼睛舔橱窗。
「松烟为人诟病的不是因为没有文化创意,而是因为太贵。」王聪威表示,无论是产品或手作体验,里头的店家多数本于传统产业;如今把散见于各巷弄的工作者集中到新颖商场「摆盘」,让市民一次浏览个够。虽然立意良好,但已然变质、和庶民生活产生断层。 「产值和文化创意是两回事,如果不以产值论,文化创意可以是有趣、好玩的尝试,充满各种可能性;一旦加上产业、能投资,就变成少数人竞逐的东西。现在所谓的『文创』不是一般人会去的文创,其实还是讲究精致文化、艺术旅行的人才会去;这是选择『目标消费者』的问题。」
有钱人想得跟你不一样:他们不会去松烟买文创商品,高档精品店才是最爱;松烟满足中产阶级的文化品味欲,并不属于真正的高端消费。
「创意不是问题,反倒文创产业没有文化,这才是大家不愿面对的真相。」创意发挥的核心本质仍在于文化,对于传统技艺的想像、是否真得懂「文化」这件事?王聪威建议,这些提问能够了然于胸,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深度。他以自身购物经验为例:他曾在日本带回一个结合古老纹饰的马克杯,传统技艺经过改造,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会使用的物件,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创表现。又或者榻榻米不算文化创意产业,充其量是传统工艺;但若儿孙辈把祖上流传下来的工艺拿来做成杯垫、手机壳等,这样就变文化创意了。
「那些文创商品做得不好,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对原本文化认识不够熟悉,单纯就拿躯壳来设计。」王聪威认为,文创业发展的困难之一,在于从业者以年轻人居多,无法掌握原本传统工艺或文化上的厚度,就已经开始要做创意了;另一方面,熟稔文化的未必懂创意。倘若要讲求文化底蕴又要有创意,一定得组织团队来做,发挥所长、各司其职。王聪威的后文创想像
热爱京都的王聪威,最欣赏的就是在地传承了数百年的工艺,今人取来赏玩仍极具美感韵味,甚至胜过现代生产的文创商品。 「重新认识古老事物的美好,比不成熟的文化创意要有趣多了。『后文创』要追求的应该是比文化创意更好、更旧的东西。在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之前,到现在仍是美到不行的物件。」
他进一步补充,现代文化创意这套伎俩,「日本茶圣」千利休早在16世纪就用过了:他把别人弃之如敝屣的茶具,赋予新的观看视角与说帖,再高价售出,「创意加值」成份居功厥伟。
台湾历史虽然较短,百年工艺品较少,但还是有花布、传统书包等「老物复兴」;对文青、文艺中年大叔而言,那些数十年前就有的物件,不需经过改造,现在背在身上,依旧实用又耐看。
在官网上自称是「现代文创工厂」与「幸福文创基地」的诚品松烟店进驻台北文创大楼,琳琅满目的风格物件,构筑了美好的生活样貌;每逢假日人潮汹涌,却不是薪资水准持续下探的一般市民可以经常性消费得起,大多还是用眼睛舔橱窗。
「松烟为人诟病的不是因为没有文化创意,而是因为太贵。」王聪威表示,无论是产品或手作体验,里头的店家多数本于传统产业;如今把散见于各巷弄的工作者集中到新颖商场「摆盘」,让市民一次浏览个够。虽然立意良好,但已然变质、和庶民生活产生断层。 「产值和文化创意是两回事,如果不以产值论,文化创意可以是有趣、好玩的尝试,充满各种可能性;一旦加上产业、能投资,就变成少数人竞逐的东西。现在所谓的『文创』不是一般人会去的文创,其实还是讲究精致文化、艺术旅行的人才会去;这是选择『目标消费者』的问题。」
有钱人想得跟你不一样:他们不会去松烟买文创商品,高档精品店才是最爱;松烟满足中产阶级的文化品味欲,并不属于真正的高端消费。
「创意不是问题,反倒文创产业没有文化,这才是大家不愿面对的真相。」创意发挥的核心本质仍在于文化,对于传统技艺的想像、是否真得懂「文化」这件事?王聪威建议,这些提问能够了然于胸,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深度。他以自身购物经验为例:他曾在日本带回一个结合古老纹饰的马克杯,传统技艺经过改造,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会使用的物件,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创表现。又或者榻榻米不算文化创意产业,充其量是传统工艺;但若儿孙辈把祖上流传下来的工艺拿来做成杯垫、手机壳等,这样就变文化创意了。
「那些文创商品做得不好,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对原本文化认识不够熟悉,单纯就拿躯壳来设计。」王聪威认为,文创业发展的困难之一,在于从业者以年轻人居多,无法掌握原本传统工艺或文化上的厚度,就已经开始要做创意了;另一方面,熟稔文化的未必懂创意。倘若要讲求文化底蕴又要有创意,一定得组织团队来做,发挥所长、各司其职。王聪威的后文创想像
热爱京都的王聪威,最欣赏的就是在地传承了数百年的工艺,今人取来赏玩仍极具美感韵味,甚至胜过现代生产的文创商品。 「重新认识古老事物的美好,比不成熟的文化创意要有趣多了。『后文创』要追求的应该是比文化创意更好、更旧的东西。在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之前,到现在仍是美到不行的物件。」
他进一步补充,现代文化创意这套伎俩,「日本茶圣」千利休早在16世纪就用过了:他把别人弃之如敝屣的茶具,赋予新的观看视角与说帖,再高价售出,「创意加值」成份居功厥伟。
台湾历史虽然较短,百年工艺品较少,但还是有花布、传统书包等「老物复兴」;对文青、文艺中年大叔而言,那些数十年前就有的物件,不需经过改造,现在背在身上,依旧实用又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