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
刘邦立汉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全国设置郡国62个,到了孝平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郡国103个。汉初的山东地区,大部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文帝采纳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一分为七,即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东、胶西。经“七国之乱”的调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分为14个行政监察区,该机构除京畿范围的称做司隶校尉部,其余13个称为十三刺史部,每部设一名刺史。由于十三刺史部有十一部是以《禹贡》和《周礼》中的九州予以调整后命名,所以又通称十三州,山东地域的主要有青、兖、徐三刺史各部之地。冀、幽、豫三刺史部各有不少地区延伸到山东境内。[4]
青州刺史部管辖6郡3国,下辖平原郡(领19县)、千乘郡(领15县)、济南郡(领14县)、北海郡(领26县)、东莱郡(领17县)、齐郡(领12县)、淄川国(领3县)、胶东国(领8县)、高密国(领5县),共统领119县。[4]
兖州刺史部管辖今山东高密以南、曲阜以东的广大地区。下领3郡4国。在山东境内有朗琊郡(领51县)、东海郡(领38县)和鲁国(领6县)。[4]
兖州刺史部拥有今天山东聊城、长清、博山以南,沂源、蒙阴以西的鲁西北广大地区,下辖5郡3国。山东境内的郡国有泰山郡(领24县)、山阳郡(领22县)、济阴郡(领9县)、城阳国(领4县)、东平国(领7县)。[4]
另有滕州以西的公丘县,属于豫州刺史部沛郡;平原、高唐以西,属于冀州刺史部清河郡;乐陵、无棣以北地区属于幽州刺史部渤海郡;鲁西和鲁南部分地区分属兖州东郡和徐州楚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