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知识点看到会背,会推导。基础的错题反复的看,不要贪多。
1. 错题,一定要回顾再回顾,当时讲解懂了,过一两天再回顾一次;
2. 错题的简单分类:一看答案会做的;老师讲解之后懂了的;老师讲解之后还不懂的;
2-1:一看答案会做的
2-1-1:分析是因为自己马虎、不认真造成的,还是知识点理解的不到位造成的,这类题目特别注意,很可能自己一看就会,以为知识点都掌握了,实际却不然;
2-1-2: 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知识点,再找些对应的题目,做几道题目巩固,如果有和错题类似的题目就更好了,比较下两者的区别;
2-2:老师讲解之后懂了的
2-2-1:这类是重点,题目中反映的知识点、老师的解题思路,都是需要记忆理解的;
2-2-2:分下面几个小操作
a. 详细书写解题过程;重要的题目,可以摘录到笔记本或者错题本;
b. 对应课本和当时的笔记看知识点,是否记牢;
c. 对应解题过程分析老师的解题思路,为什么自己没想到,哪块是自己不会做的症结;
d. 找相同类型的题目,比较着分析,看看同一个知识点是如何变化着运用的;
2-2-3:此类题目,建议回顾三次,即当天整理好之后,再回顾两次,一次单独回顾,一次和相同题型一起回顾;
2-2-4:场景YY:平时做题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咦?这道题目不是和两个月之前错的那题一样的吗,就是改了下已知条件,公式还是那个公式的;应该这么考虑……” ,刚好有同学请教你来了,你怡然自得的给他翻出自己的笔记、两个月前的试卷错题、还有对应的课本,淡淡的说,“老师之前已经讲过了啊,怎么还没明白?” 听了你的详细讲解,你同学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错过的题目一直再重复出错啊!——那么恭喜你,原来的题目理解的已经足够了,相关的知识点和运用已经快融会贯通了;
2-2-5:“不二过”,就是错过的题目不再重复出错;“温故而知新”,就是把相同题型的题目互相比较着理解,强化和丰富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上,孔圣人的话,全世界都在认真听话,还记得吗?
2-3:老师讲解之后还不懂的
2-3-1:算是有些难度的了,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暂时放一放,把其他的题目弄懂了,这类题目慢慢也会简单的;
2-3-2:题目记好,过一段时间,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再回头看看,可能就明白了,分析方法同上;
3:错题这样看会不会太浪费时间了?
错题的理解分析属于精做题目,题海属于泛做题,两者必须是结合着来的;一二年级,主要是精做题目的,三年级,全面复习时,是泛做题的,大可不用担心没题目作的少;两者的时间比例可以自己调整,保证错题弄懂弄通的情况下,题目做的多,自然是好的;
4:错题本,有时间最好整理一个,甚至可以把试卷上的题目裁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没时间的话,考试的试卷最好全部留下,分类放好,随时翻阅,复习的时候也是好的资料。
5:错题莫相忘,且学且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