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尘吧 关注:6贴子:1,029

【战役】 369年 东晋 前燕 枋头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天下大势


IP属地:山东1楼2015-09-29 17:20回复


    IP属地:山东3楼2015-09-29 17:20
    回复
      二. 三国鼎立


      IP属地:山东4楼2015-09-29 17:21
      回复
        东晋建国后,中央集权一直很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使权利过于分散。东晋先后经历了王敦,苏峻的两次叛乱。这两次叛乱都把首都建康攻陷,国库挥霍一空。好在北方一直不太平,没有遭遇外敌太大的威胁。为了限制或者说对抗庾家,东晋提拔了桓温。桓温掌权后,军事上一向潺弱的东晋,一下子变得极具有攻击性。先是仅8000人就消灭了在巴,蜀地区的成汉,又以40000人北伐前秦,一度打到了长安,差点灭掉前秦,后来又拿下了原西晋的首都洛阳。桓温很有自知之明,他一直不与慕容恪的鲜卑铁骑在野外发生正面对抗。367年慕容恪死后,前燕开始衰弱。桓温认为机会来了,于是369年,开始北伐前燕。


        IP属地:山东7楼2015-09-29 17:22
        回复
          三. 战前准备


          IP属地:山东8楼2015-09-29 17:22
          回复
            简单介绍完3个国家后,开始回归正题。对于这场战争,或者说这次北伐,桓温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供应,并且桓温已经接管了战斗力极强的“京口兵”(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府兵的前身),唯一困扰桓温的是粮食的运输。桓温决定走水路,通过漕运来运输,成本低,运量大,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一旦河流水位下降,长时间不下雨,船是无法前进的,漕运就会瘫痪。此时,桓温帐下第一智囊郗超提出来:道远,汴水又浅,恐漕运难通。他没有把话说死,一个“恐”字,说明郗超认为这样做会有风险


            IP属地:山东9楼2015-09-29 17:22
            回复
              我不知道桓温对郗超的话到底是认真考虑过,还是不屑一顾,最终,“温不从”。桓温没有听从郗超的意见。4月份,桓温率领50000人马,从姑孰出发了。没过多久,眼前的场景不幸被郗超言中了。天气干旱,漕运干涸,船走不动了。桓温于是令人挖了300里的河道(300里啊,老百姓够苦的,这是在和郗超赌气吗?),引水入河。舳舻数百里,河水不再浅了,漕运畅通了,这会你郗超该没话说了吧?


              IP属地:山东10楼2015-09-29 17:23
              回复
                面对郗超的两套方案,“温又不从”。也许桓温有军事上的担心,有政治上的顾虑,最后,桓温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些刚愎自用的感觉)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9-29 17:23
                回复
                  五.战局扭转


                  IP属地:山东15楼2015-09-29 17:24
                  回复
                    就在此时,一直受到排挤打压的慕容垂挺身而出,请命迎击桓温。慕容伟于是让慕容垂带领五万人,取代之前连吃败仗的慕容臧。同时,派出使者向前秦求救,许诺把虎牢以西的土地割让给前秦。苻坚召集群臣商议,大家一致反对:当年桓温打我们的时候,前燕都没有救我们,现在桓温打他们,我们凭什么救!况且燕国不向我们称蕃,我们为什么要救他!散会后,王猛单独对苻坚说:慕容评不是桓温的对手,桓温真要是打下了燕国,那我们也没戏了。不如我们和燕国一起打退桓温,那是燕国也已经疲痹不堪了。我们再趁机独吞燕国,不亦善乎?苻坚于是派苟池,邓羌带领二万人去支援前燕。(前秦实际是在观望,等待机会)


                    IP属地:山东16楼2015-09-29 17:24
                    回复
                      正面战场,慕容垂一眼就看透了桓温的弱点,他让慕容德去驻守石门,并派人截断了桓温了桓温的粮道。与此同时,桓温让袁真去攻打谯郡,梁国城,石门,来开通第二条漕运。袁真拿下了谯,梁,但是无法攻克慕容德把守的石门,漕运堵塞。而在小规模的遭遇战,晋军频频失利,士气由盛转衰,粮食又马上消耗殆尽,局势瞬间扭转。而就在此时,桓温得到了一个他最不想知道的消息:前秦出兵了。桓温明白,再在枋头耗下去,想走也走不了了。于是下令焚舟船,弃辎重,从陆路撤退。


                      IP属地:山东17楼2015-09-29 17:25
                      回复
                        看到桓温走了,前燕的将军们如释重负,欢声雀跃:可算是顶住了。绝对不能这么便宜了桓温!于是大家纷纷请命,追击桓温。面对如此热烈的气氛,大家如此高昂的士气,慕容垂没有迷失,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可!


                        IP属地:山东19楼2015-09-29 17:25
                        回复
                          “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慕容垂虽然从没有和桓温交过手,但他从开始就把桓温看透了。“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欲擒故纵,你桓温跑的再快,也是两条腿的人在跑,还想跑过四条腿的马?于是慕容垂仅仅带着8000骑兵慢慢尾随其后。桓温见没有追兵,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有如高考过后的学习们尽情放纵一样,晋军不再防备,日夜兼程赶路。而慕容垂等的就是这一刻!几天后,燕军骑军全速追击,在襄邑追上了晋军。而前燕的范阳王慕容德的4000骑兵早早的埋伏在襄邑的东涧,与慕容垂前后夹击桓温。此时的晋军士气低落,短时间无法调整到战时状态,加上一路长途跋涉(走了700里路),疲惫不堪,根本无力抵抗求战欲望强烈的前燕铁骑,很快全线崩溃,损失30000人。(桓温一开始也只是带了50000多人,一战就被慕容垂吃掉一半兵力!)屋漏偏逢连夜雨,桓温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刚要喘口气,又碰到前秦的军队了。原来,前秦的苟池,邓羌看到燕军获胜,晋军溃败,大局已定,才开始“履行盟约”,此时的晋军已经个个灰头土脸,完全没有战斗力了。秦军轻松加愉快地刷了桓温一波经验,晋军又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尸体。回去后,桓温已经不满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IP属地:山东20楼2015-09-29 17:27
                          回复
                            七.战后影响


                            IP属地:山东21楼2015-09-29 17:27
                            回复
                              前燕这边,慕容垂立下大功,上表请求给将士们封赏。慕容评与太后可足浑氏本来就猜忌慕容垂,如今慕容垂威名大涨,更令他们忌恨。慕容垂的奏章被慕容评扣了下来。两人在朝堂争辩,隔阂越来越深。于是,慕容评与太后密谋杀害慕容垂。慕容垂的侄子和舅舅得到消息马上通知慕容垂,并建议除掉慕容评。慕容垂不愿骨肉相残,被迫投奔前秦苻坚。后来晋书说道:慕容垂天资英杰,威震本朝。以雄略见猜而庇身宽政。正是这件事情。


                              IP属地:山东23楼2015-09-29 1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