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机场管制员刘明(化名)的眼里,在小机场工作的赵非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大机场工作压力更大,倒休也比小机场密集,以白班(上午8点到下午3点)、晚班(下午3点到晚上8点)和夜班(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为单位进行轮岗,一年365天都雷打不动。“有些同事上了好几年班,年三十从没在家里过过。像我去年一年很多的重要节日都错过了,我的生日、媳妇的生日、结婚纪念日……”
“”又辞了一个”,刘明叹气说。这不是他身边人辞职的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主要原因是受不了长期熬夜。工作时不光有电脑,还有飞机雷达。” 刘明说自己现在出门“必须戴墨镜,眼睛特别容易疲劳,受不了光。”高血压、脂肪肝、肾结石都是管制员的职业病,而管制员上岗又需要ⅢA标准的体检合格证,很多管制员因患上结石,通不过体检而被迫转业。
据民航局统计,全国共有管制人员6000余名,数量上只是36000余名民航飞行员的零头。据统计,近几年国内航班的增幅稳定在百分之十五以上,管制员数量远跟不上民航发展的速度。而三四十岁的骨干队伍还呈现加速流失的态势。
待遇低,工作强度和风险又高,让更多有心成为管制员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刘明说:“现在很多新来的孩子,经过了严格的选拔,结果还是坚持不到最后。我去年带过一个徒弟,临走时跟我说: 老师,您说我在北京一个月拿三千不到的工资,让我怎么活? ”他说:“待遇太低,好不容易招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航线压力越来越大,成熟管制员却不增反减。”